【 在 qianyish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一说还挺有道理
: 现实中操作其实就是用一个简单的原则:看孩子时间是否够用保证吃饭睡觉体育锻炼时间,看某科是否很轻松再决定拓展,以及使出7分力给孩子留3分空白
:
回顾了一下带娃过程:
我家娃有个非常好的品质,认输但不放弃,高看别人一眼,低看自己一线,但从不躺平,就按着自己的节凑走。娃才艺不好,幼儿园主流模式对这类娃是不友好的,娃在才艺表演被淘汰后,隔着园门铁栅栏默默地往里看,我对娃说:“每个人有擅长和不擅长的,在你不擅长的领域比不过别人的”娃马上就眼泪汪汪了,看着我说:“爸爸,可是我想赢”。那时娃好像还不到中班,和我交流无碍,回想起来是早慧的,但当时看不出来任何特长,娃却想得到胜利而不得,对别人来说也算个透明人了,娃就这样默默地在幼儿园按部就班地“努力”,之前所有的亮点就是40天去妇幼保健院体检,能双手把整个胸部撑起来抬头,护士表示惊讶;再就是还不会行走时,看见电视播放,没被影像吸引而爬到电视边努力往电视背板后面看,当时有些惊讶,其它没发现啥。
中班的暑假,4岁多,因大娃(3年级)在学校兴趣班学围棋。我偶尔检验了大娃的水平,小娃看见就想学,我觉得太小,不教。小娃连续3天求我教他围棋,我就试着教了。结果撞到了他的长处,跳跃式突进,这个暑假就把大娃(5级)给赢哭了,第二年春天送他去活动中心学棋,直接进段位班学习,还是跳跃式进步,很快进入前3(摸到业3左右),后老师出现意外身故,小娃突然就兴趣平淡了,我也无意娃走围棋路,小学1年级介入小奥,最初也是跳跃前进,随着年龄增大,跳跃周期拉长且不明显了,我们刷题但不算多,我能感觉到他思维能力还在进步,但并不能输出好的成绩,至今,我在静待娃再一次的跳跃,可能有可能不再有。
之前把智商多少等同天赋来看,我带娃的经历是智商可以锤炼,娃也是一个个思维节点理解到熟悉而取得突然的明显感受到的进步,所以偏向否定智商固化论;最近把天赋作为一个独立概念剥离出来,一切就清晰了,实操的一些对象经过锤炼磨合后,智商的有关表现会提高的,但天赋是先天赋予且固化的。
经反思,我觉得娃的天赋算不错的,我相信娃是能进行融合并进化的。
学习不在多、快,在于思维理解到位,自然就一目了然了。
--
FROM 221.22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