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
新春快乐
【 在 cowin (winbmw)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简单谈 学语文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Feb 5 11:19:52 2022), 站内
:
: 学语文,其实应该区分应付考试的学语文,和面向生活应用的语文,以及追求光彩夺目的学语文。
: 语文可以分语和文。语就是人和人的交流,字词句;文就是特别的表达,文饰。语是基础,文是提高。如果是考试,语就要加上文学常识。所谓无底洞经常是因为常识的边界过宽,表达和理解的技能不好训练。
:
: 为了应付考试,紧跟教材,就能逐步打下应试的基础知识。教考相合,就能保底80%,为了区别选拔,另有20%考教不一的。后面这部分,那就让学有余力的娃去攀登。
:
: 至于阅读和表达(写作),实际上就是思维模式指导的收集和化炼。
: 小孩子怕作文,一方面是写字艰难,另一方面是表达的东西贴不到通常大人的要求和目标。
: 记得叶圣陶家后人讲,叶家对小孩就是在吃饭的时候,说说各自今天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然后偶而说说怎样讲,更有趣。
: 换句话说,不能期望3年级的小学生写出成人眼中的好作文(还要加上从观察真实生活而来)。特别是普通的教师照本宣科地强调真实生活,这就是让小学生用日常生活的微粒去打造有意义的形像,让人畏难。
:
:
: 我认为,小学生能把看过的内容,复述出来,加以条理化,加以逻辑约束,甚至加上自己的故事新编就已经是很好的了。
: 等这些训练有一定的量,再来说记叙文等的写法讲解训练,那就是理论贴近生活,理论指导行动。实际上王安石的《伤仲永》大概率就是故事新编而已。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除了文字简约,更重要的要阐发的论点是能让多人受教(接纳)的(新)观点。范仲淹《岳阳楼记》也是在文辞优美的基础上(编造,联想),归笼出一个符合思潮的新句子“先天下之。。。后天下。。。”。
:
: 阅读理解的学习就是先阅读,然后再理解,至于阅读理解的应试答题那更是要在前面的阅读,理解训练基础上掌握应试答题技巧。阅读其实往往应该是愉悦的体验。结合背景的理解稍微困难一些,需要师长的引导,毕竟收集材料,提炼观点费时费力。就文字本身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无明显悖论即可。随着阅历增长,透过表像看实质的阅读理解能力自然加深。结合应试答题技巧,抓分能力也就八九不离十。
:
: 阅读,可以先读文字篇章,再读气息流动,三读作者的开放和约束。从作者写作的目的出发,结合当时作者的个人情况,时代背景,触发事件,然后解构篇章结构,指得出哪些片段放飞,哪些片段约束隐忍,再看到篇章布局,文字推敲。如果是千古名篇,读起来就有所谓的韵律,气感。这种揣摩功夫就是炼化的过程。据说欧阳修看到苏东坡的进士卷,以为是自己学生,为避嫌,故意压低名次。
: 至于表达,也就是往往是书面写作。除了应用文指定的格式规矩外,写作的目的是抓人,抓读者,用情绪或用逻辑。《义理,考据和辞章》,义理就是抓人的目的,考据指代逻辑,辞章往往是情绪引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因为存量很多的义理材料,有很多表达模式可以借鉴。
: 所以,练习写作,首先是要练想抓人的意愿,然后选风格,或有趣或惊人或绵密引导。然后定题目(好的文章从题目开始),选定素材,拟定局部核心句子。材料准备好了,就构思段落篇章,起转承合。这些构架有了,就用文字添砖加瓦。
: 写完之后,再来通读修改。
:
: 高一点的要求是过几天之后再来阅读修改。
:
: 更高要求就是哪怕重新立结构,也视需要考虑重新写。
: 最高要求就到了,不怕全篇推倒重来(甚至作废,不再为这个立意花心思),比如《红楼梦》。
: 对于中考高考满分作文这样的参考资料,可以作为对比、引鉴和批判的实例。
:
: --
: ※ 修改:·cowin 于 Feb 5 11:23:00 2022 修改本文·[FROM: 223.72.76.*]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223.72.76.*]
--
修改:cowin FROM 223.72.76.*
FROM 114.2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