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当然可以有千万种,咱们讨论的不就是看科不科学,客不客观,符不符合实际嘛
如果那些参赛没得奖的和省三,都把自己定位为“竞赛生”,那学校估计会天天抓家长谈话了。
自我定位为“竞赛生”,目标要拿到一定级别的奖项,整个中学六年的学习路径,投入的精力,中考高考的策略,都是不一样的。
很少有人连拿省三的实力都没有,还在高中阶段坚持系统学习竞赛,投入相当的精力,把自己定位为“竞赛生”。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认为不算,我认为算。你有你的标准,我有我的标准。
: 另外,我说的竞赛不仅限于高联,五大学科都是。
: 算上其他学科的,减去重复的,加上参赛没得奖的,人大附一校的竞赛生起码是三位数。
: ...................
--
修改:hfyx FROM 123.122.135.*
FROM 123.12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