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逻辑,大家一起思考一下。
第一,大家同意校额有变化,但是方向是增加还是减少有歧义,如果是向着增加方向发展,那么逻辑上应该是会公布的,因为算是一种业绩,既然不公布,那理论上应该可以理解为是缩减方向。
第二,双减的本质是什么?双减本质我个人理解是减少疯狂鸡娃、鸡出人工牛,保留自然生长、自然淘汰机制,让天牛露出来,这样国家才能顺利挑选到真正需要的科技创新人才。那么校额是什么时候出来的,是双减之前。校额的精神是什么,是照顾差校、照顾差生,那么这与后出来的双减本质目的是否一致呢?我认为是矛盾的,因此,双减必须贯彻的前提下,校额是要逐渐压缩甚至最终灭掉的。
以上纯粹个人见解,供大家探讨。
【 在 baobaozhu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是去年小升初的到现在都没公布校额到校数量
: 担心不是大增,反而是大减.....
: 感觉就是政策大力推行一段然后就不了了之了。就好比之前拼命的改校名,弄集团校,对外宣称办好家门口的学校,现在完全不提了,洼地还是洼地
--
FROM 222.13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