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yellow666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怎么办啊, 只看教材+做题啊
: 我们小孩说几何稍微弱点, 我买了几本几何的, 看看大师写的如何.
:
最近,我家小孩也在弄几何的内容,有点理解很多人说平几靠天赋的观点,确实不好弄,但我觉得依然可以通过培养思维的方式突破。
我之所以说较浅显的数学书无用,是基于个人的观察感受。
数学、物理之类的能力还是需要上难度才行,不求知识点的广泛,但求深入;不求进度,但求深入;
不然也就起到提前学了的作用,而不能有益于更精湛的拓展。
还是需要上有难度的教材,刷题是必须的,但过多刷意义不大,以某类题起步,有点基础后刷几道难题,刷多了没用,就研究几道题,弄到比较透彻就暂停,进入新的知识点。
陈省身有篇文章“学算四十年”,他也是刷题,儿时就一本数学习题,较难的那种。
理科类形成长板特长的,往往是较早接触了超纲的难题参考书籍,兴趣只能促进坚持学习,较难的参考书才是提升的直接原因。
个人觉得启发兴趣的书不能多,多了就真的容易成为业余玩家了。
如果孩子没有智商能力学好某课程,那启发兴趣也没用;
如果孩子有这个智商能力,主体还是要放在更高难度的参考书上。
既然是提前学,没有时间压力,就分专题细研慢磨,基础好了,天赋就显得高,后期肯定会有收获。
--
FROM 221.22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