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这费用不算太贵啊
【 在 stellvia 的大作中提到: 】
孩子是5年前开始学的击剑(非国内,费用已转成人民币),当时是被一个朋友劝说(她的两个孩子都学了2年了)去了一个小剑馆。当时也不知道这个运动贵不贵,也不懂这么多剑种的区别。就迷迷糊糊的去试了课。当时别的没记住,就是门口的宣传材料上面写着击剑是去往藤校的捷径。以前孩子是练跳舞的,也上过春晚。不过后来觉得运动更适合孩子就一直想给她找个运动。正好孩子也觉得可以,就试着练下来了。一年费用大概1.3万,每周3次。一开始就是跟着傻练,什么都不懂。教练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后来才知道原来练的好了需要上小课。每小时600。这才开始感受到了这个运动有点烧钱。
一开始教练不建议过早参加比赛,说基础还是先打好。不过为了培养孩子的心理还是练了2个月就去参加了小比赛,一共6个人,就一个女孩。排名倒数第一。意料之中,看在是女孩的份上给了个奖杯,虽然是目前为止的最低级别奖励,也一直好好保存到了今天。输了回来就一帧一帧的看录像分析,研究。但是当时是真不懂啊,看录像也不懂。教练也没时间给讲解,只能四处问人加自己学习。自己读运动员手册,自己读裁判手册。反复看高水平选手的录像,去最顶尖选手在的剑馆学习,什么招数都用了。就像知道孩子未来有没有戏,没戏也早点换项目。
后来慢慢的赢得多了,得的奖杯也开始多了起来。于是就开始出去参加比赛了。目前还没坐过飞机,都是开车,一个是省钱,一个是行程可以随便改。开久了也遇到过车祸,晚上2点左右雪地里面冲出高速,撞到雪堆里面。幸好有缓冲不严重。一开始剑馆都不愿意出去比赛,嫌麻烦。后来大家都集体出去比赛了。自从经常比赛之后,成绩也逐步提高了。钱也烧的多了,出去一次大概少的几千,多了也要将近1万吧。
学击剑的第一年参加了26场(一个年龄组算一场),第二年在疫情之前半个赛季参加了23场就赶上疫情加上伤病就趴家里了。
当时选了击剑功利点是为了升学,也有一些师兄师姐去了很好的学校藤校之类的。有些练的很短时间,靠自己努力出的成绩赢得了学校的认可。未来有可能上好学校是一方面,孩子练习击剑对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锻炼非常好。多次在比赛中出现逆转(每次都是给自己挖坑,之后慢慢填)。最多的时候出现过3比9落后。最后连赢7分10比9反败为胜。之前有一个被MIT录取的一个击剑选手就是年度比赛11次面临4:4的最后一剑赢下了10次。这种心理素质也许是体育运动带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现在想想孩子的路还很长,感谢遇到了击剑这个运动。让孩子乐在其中,也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家长要自己够坚持,去影响孩子。不论什么天气,都雷打不动的去剑馆。有时候到了剑馆收到短信说今天取消,自己是唯一一个去的家长。这种态度也许会感染教练对孩子更认真。再就是需要大幅度的上小课,否则没法出成绩。击剑这个运动确实烧钱,小课数量多少就是成绩的多少。第三就是要早比赛、多比赛,多参加大比赛,多和比自己厉害的孩子大。每次去赛场,孩子满场找排名第一的孩子,拉着她和她的队友们一起练习,俨然就是她们俱乐部的一员。第四就是绝对不要影响学习,击剑再厉害也不能当饭吃。全世界也没有第二个jessica guo,还是要靠学习。击剑只是一个特长。可以投入,不能影响主业。学习不好马上停掉击剑。一定要以学习为重,否则就本末倒置了。第四就是家长自己要认真学习,为了孩子自己学习了全套击剑规范、统计和分析大学录取信息、各类比赛的参加价值、如何最佳的路径获取排名和积分。家长越投入,孩子看在眼里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过了疫情再看,其实小时候的成绩根本不重要。当初10岁组神一样的孩子已经落魄到了勉强进前8了。之前默默无闻的孩子一跃成为全国冠军。所以小时候还是不要过度去拼成绩,跟上就可以了。多去花时间学习和学术竞赛,哪怕从事社会活动。有太多的运动很强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够无法进入顶级大学了,也有太多的孩子运动排名全国前16/32,同时学术竞赛一样国家队水平。只要前期不落下态度,之后到了升学前总是有机会拼上去的。毕竟孩子的教练,前国家队队员一直遗憾的就是当初在体校学习太少了,现在很多东西都做不好。
--
修改:stellvia FROM 142.114.249.*
FROM 114.22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