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会好像初赛成绩会发省XX奖,然后复赛会发XX赛区奖,后面那个赛区奖好像就是现在的省一省二。
那时候都是大家打酱油,资源匮乏,直到到初赛结束之后市教研室的老师给了两本中科大写的书,才算有了正经学习资料。学校老师都没有参加物理竞赛的经验,只好指定了两个刚毕业的老师负责答疑。复赛实验考试之前,都没见过气垫导轨长啥样。后来才知道那些拿奖的学校基本上都把普物刷完了,所以其他人基本上都是陪玩。估计当时还是参与的人少,野生的也能混个安慰奖。虽然没啥用,但也没花什么时间,没耽误别的;跟现在这种半职业的竞赛训练完全不是一个路数。不过即使这种很弱的竞赛训练,对课内成绩还是有促进的,高二参加竞赛之后成绩明显比高一的时候好很多,至少数理化是这样。
【 在 zhenniub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记得只要参加复赛,大部分都是省二,最差的是省三。我当年物理竞赛根本没学,因为初赛不太超纲,在高中也是考了前三参加了复赛,复赛直接裸考基本题目全都不会,只得了省三。我们高中十几个人,几个省一,剩下的省二,就两人省三,丢人了啊。我参加这次竞赛才发现不去专门学一下竞赛,参加竞赛毫无意义,浪费时间。所以后面数学竞赛的初赛我直接就故意做错几题,这样就不用去浪费时间参加复赛了,当时我数学成绩在高中是数一数二的,居然预赛只考了几十名,还被数学老师还大骂了一顿。因为我也清楚,我们学校根本没有老师懂竞赛,和省里几个竞赛强校水平天差地别,我有那功夫去花在竞赛上,直接高考上清北不好吗。
--
FROM 114.2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