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扯几句:
1、竞赛和校内综合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要分别规划、培养。而且小奥只是思维拓展,根本不是真正的竞赛。对绝大多数小奥牛蛙,奥数只是小升初的敲门砖。如果上了初中发现竞赛打不出成绩,及时止损。
2、小学切忌重应试轻素质,没扎实打好基础。各科尤其是史地生,尤其应该在小学阶段加强素养培育、通过科普打好基础底子。否则数理思维强的所谓奥牛,上初中后,小副科学习起来可能就吃力,提不起兴趣,或者理解不到位、学不太明白。
3、课外报班不用太多,有选择性地报1-2个即可,做到有梯次、有目标、难度适合。报的每一个班,都扎扎实实搞好,彻底吃透,再通过刷题、考试来考核达成并训练应试。
4、小奥为了赶进度上难度出成绩,经常只教套路方法,会导致孩子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对涉及的真正概念、原理和方法本质,根本没有理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个是以后竞赛道路的巨大障碍。
5、三年级,是小学阶段最最重要的节点和分水岭。以往各机构JXD都是在二升三组建,可能也是要在三始筹建嫡系人马。一个是从小低年级的枚举+试错+瞎蒙凑,小中转变到真正的解题方法、思维套路,再到小高的基础概念、理论指引、初步方法论,形成数学思维,三年级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点。其次是从小低的短逻辑链成长为完整的长逻辑链,小中是建立数理思维的最佳阶段,也是初高中数学学习的黄金时期。所以三年级一定要带着他踏踏实实学习,老老实实刷题,认认真真对待每一场考试,仔仔细细揪出自己的每一个错误。
6、小奥之外,校内更重要。不是为了拿100、争三好,而是真正激发学习兴趣和上进心,端正学习态度,好好培养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和老师同学相处的好人缘,在团队集体中的融入感和管理自我、管理他人能力。到了初中,这些才是拼校内的基础支撑。学小奥过程中导致的思维跳跃、跳步漏步、不写步骤直接写答案,这些坏毛病都必须在小学校内切实纠正掉。
很多事情,真的是到了那一步才知道自己以前错得多离谱。可能洋洋得意之际,不知前路半步深渊。
深有同感,一起努力吧!尽力弥补,终有花开。
【 在 ca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小学的时候,奥数12道题目,能对9道,经常一二等奖。
: 到中学了,各科都是75-85分,大题基本都对,小题错的惨不忍睹,还自鸣得意,看来这做题习惯改不了了。。。
--
FROM 101.24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