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小升初就有zb了。
小学毕业升初中要考试,成绩好的上镇中心中学,成绩差的上村周边的几个“联中”。但是每个村的支书和村长的孩子可以直接上镇中心中学。我记得我们那届村小毕业生80人,只有5个人和村长的孩子去了镇中心中学。
另外同时还夹杂着划片入学,镇中心中学附近(主要是镇上)孩子可以的直接上镇中心中学,不用按成绩去联中。联中的老师都是民办老师,农忙时早上安排完作业就去干农活了,联中的学生几乎没有能考上高中的。
现在北京的划片+点招+政保,这都是几十年前村里玩过的规则。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县一中,2000年之前,每年200多人名额,县城以外生源只给60个。要知道全县十几个乡镇,一个城关镇分走了一多半名额。为什么呢?因为县城以外成绩好的孩子基本都是农民子弟,而县城里面很多领导的孩子.......因为名额不均衡,最后县城和农村录取分数自然也不一样,至少相差20分以上。
: 班级老师分配也有讲究,农村60个生源一个班,县城领导的孩子和其他关系户集中1-2个班,优秀老师倾斜于后者。当然,前者班级老师也不差,但是相对比后者的老师年轻一些、经验少一些。
: 补充一下,上述200多个名额是每年收取1000出头学费的,另外不能入围的还招生200-300人,入学一次性额外收取5000元。所以一些农村孩子,按照县城的分数线是可以录取的,但是因为是农村的,要多交5000元。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