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起来,我们那会儿相对还科学一些。
和现在北京中考差不多,统招加校额到校。
乡镇初中走校额的孩子分数要低不少的,分数够统招的不占校额。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县一中,2000年之前,每年200多人名额,县城以外生源只给60个。要知道全县十几个乡镇,一个城关镇分走了一多半名额。为什么呢?因为县城以外成绩好的孩子基本都是农民子弟,而县城里面很多领导的孩子.......因为名额不均衡,最后县城和农村录取分数自然也不一样,至少相差20分以上。
: 班级老师分配也有讲究,农村60个生源一个班,县城领导的孩子和其他关系户集中1-2个班,优秀老师倾斜于后者。当然,前者班级老师也不差,但是相对比后者的老师年轻一些、经验少一些。
: 补充一下,上述200多个名额是每年收取1000出头学费的,另外不能入围的还招生200-300人,入学一次性额外收取5000元。所以一些农村孩子,按照县城的分数线是可以录取的,但是因为是农村的,要多交5000元。
--
FROM 222.1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