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支持
我发帖的初衷只是还原客观与真实
是否具备天赋很难论证的,我们不能用“想当然的聪明”定义去限制未知天赋的挖掘或智商的拓展。
我家小娃在幼儿园及以前年龄段就是被普遍认定的“笨娃”形象,
我个人对事物的定性是非常谨慎+保守的,我也一度担心小娃的认知能力,在否定与肯定之间来回摇摆;
我全面接管教育小娃的初衷是帮助娃,让娃长大成人后有基本的生存能力,目的是达到普通水平,并不是让娃出色。
其实我的观点与孙老师的教育理念暗合,
做为教育的门外汉,小娃在小学阶段做得很好,也成为了小范围人群认可的“学霸”
我个人觉得,小娃还可以冲高,下一步突破高中的思维需求,基本在初等教育这一块就不存在学习难点了,
剩余的工作交给学校就足够了,还更有可能拓展更高的学习,如此,学习是轻松的。
我不否定有确实真笨的,但大量的不属于真笨范畴,偏差是教育的问题,
我们普遍接触到及认知的天赋,其实是教育偏差累积而表现出来天赋差距,并不是真实的。
【 在 hopeful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scubawh,我被中学版封了,只能在这边发帖支持
--
FROM 221.22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