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信息学上有什么定义。我只是借用“密度”这个概念来说明问题。我们中学都学过物理啊,密度、质量都是初中内容。ρ=m/V。密度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样体积内,质量越大,密度越大。把质量换成信息量,把体积换成存储空间,就好理解了。同样的一本书(信息量相同),不同语言版本存储空间不同,这不就反映了不同语言版本在单位存储空间内存储的信息量的大小不同吗?根子上不就是不同语言的不同特点吗?(是“特点”。)
【 在 pumc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懂信息学,不过百度了一下,还是有相关解释的,信息密度(information density)指一份信息所能提供的相关信息量的相对指标。仅仅考虑系统的信息,是不够的,因为这仅仅考虑了系统的联系,忽略了系统的差异和相互作用。如果我们综合考虑联系、差异和相互作用,就不仅要考虑系统的信息,而且要考虑系统的惯性,由此就需要引出一个叫做信息密度的概念。
: 单从汉语上来说,我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我看的是一头雾水,可能这就是隔行如隔山的差别
--
FROM 117.1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