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听他扯。很多人分不清“批评”和“攻击”。批评应该对事不对人。比如孩子做错题,楼主可以批评孩子会做的题反复出错,可能是计算过程太快,或者缺乏检查环节,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练习提高专注度和准确率。但楼主上来就针对人评价“粗心大意”,孩子反击“谁不粗心”,楼主感觉孩子不驯服,加大力度攻击“错多少回了,能不能用心”。从一开始楼主就没有什么温柔的坚定,而是因为对结果不满意而攻击别人来发泄。事实上不存在“粗心”这回事,任何小失误、笔误口误都反映了一种潜意识。会做的题粗心做错,可能是对做题本身的抗拒,也可能因为学习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潜意识不希望成绩好,让幕后主使满意,等等,总之是对学习存在负面情绪。很多家长对粗心的愤怒超过分数低本身,就是因为把粗心看作有能力满足家长却不合作的态度。成年人工作都有过粗心犯错,但情书从来不会写错,因为情书才是自己真正想表达的内容。孩子反感学习是很正常的,如果连粗心都不允许,可能会以更激烈的方式表达。会做题但粗心,已经比不会做强多了。如果孩子真正感受到是为自己而学习、分数是自己而非父母想要的东西,自然就不会再粗心。
【 在 lixiang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想继续请教一下,您能做到“理解。愧疚。认错。行动。”这四个步骤,是天生的还
: 是有什么契机?大概是在什么年纪开始能做到的呢?
:
: ...................
--
FROM 115.1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