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学习群有个小奥的讨论,这个是郭化楠老师讲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北京每年高考最后一题一般属于“组合数学”,也会包括数列,不等式等内容。
除了同余,也会涉及构造,对应,放缩,抽屉原理,算两次,奇偶性等很多手法。
越是基础思维性的东西帮助越大,比如小奥学的好的,
对于分类讨论往往比较熟悉,依据什么分类,怎么分类,
怎么去重(容斥)可能很熟练,将来解决绝对值、含参问题会很有帮助,
这种帮助不是知识层面的,是思维层面的。
还比如假设和尝试,也是学小奥学得好的很自然会用的,但是很多小孩就不会做。
当然锻炼这个也未必非通过奥数,数独也很好呀,机器人也很好呀,编程也很好呀。
【 在 GUMD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的资质去人大附这种被名师点拨后能搞定数学物理的压轴题吗
: 发自「今日水木 on AKA-AL10」
--
FROM 59.6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