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观点是
1、良好的引导。目标是三观正,是非分明,知道严格要求自己
2、是家长的榜样和示范。这某些方面也算是引导的一部分,单独来说就是服与不服的一个关键点
3、红线机制。这某些方面也算是引导的一部分,单独来说是因为这东东既然是红线,就不要滥用,用则是必然达到“引导”效果的那种机制。
观察过很多熊孩子的家长带孩子,我试着写一段哈:
火车上,家长孩子都无聊。
A家长:扔个pad给孩子,相安无事。
B家长:刷手机,孩子凑过来看,和睦的很。
C家长:拿出准备好的玩具、图书、游戏机、零食、作业之类,孩子不无聊,相安无事。无论C家长安排的活动家长是否参与,和睦的很。
D家长:刷手机,孩子凑过来看或者索要手机玩游戏,家长不许,孩子闹,家长威胁,孩子闹+1,家长妥协,孩子玩手机。
E家长:刷手机,孩子凑过来看或者索要手机玩游戏,家长不许,孩子闹,家长威胁,孩子闹+1,家长揍或者威胁+1,孩子继续无聊。
D和E这种容易出现楼主说的“中国式教育”:不告诉应该做什么(缺乏引导)、做什么是对的,不进行正面教育,出现问题以语言威胁(而不是告诉对与错,分析利与弊),
出现对抗就升级威胁或施加暴力(而不是共情或者协商)。对抗升级就选择无条件妥协(而不是有理有据坚持原则或者化解矛盾),甚至和孩子一起宣泄情绪。
--
FROM 36.3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