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楼主的描述,感觉,你女儿有点严于律人,宽于律己的倾向。自己碰了别人,没感觉,像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但是,反过来,别人要求道歉时,又心细如发,情感细腻。这种双标其实是一般人的正常表现。前几天水木上贴的“男子酒驾被超车犯路怒症,一脚油门猛踩导致追尾”,司机小舅子也是这样说的。
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说,其实很好解决,碰了人,道歉是理所应当的;嘴硬,受到惩罚,也是自己造成的。家长首先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时候再扯什么平时表现,这就是在找借口,家长千万不能开这个口子。
这件事情背后的问题在于,家长应该更加关注,小孩到底是怎么想的,而不是家长自己怎么想的。通过你的询问,有一种感觉,你没有深入到小孩的内心。你的询问已经给孩子设定了一个框架,孩子只能在这个框架下回答,或凑答案。事实上,不应该小瞧孩子情感。你毕竟不是生活在校园那个群体中,你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这里尤其忌讳,以自己自认为客观、理性的分析来理解、评价孩子的行为。有没有可能,孩子仅仅对于老师批评她感到一时难以接受,而一开始对于批评的理由并没有异议;有没有可能,孩子只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而并不想把事情扩大化;你作为家长不需要每天面对她的同学,但是,孩子还需要每天面对同学,还需要考虑在学校这个环境生存下去;有没有可能,孩子一开始很生气,但是冷静下来,又没有那么生气了,结果你已经有形或无形地给她定了一个框架,她之后可能也只能有意或无意地按照你的框架走下去了……
总的来说,建议这事情就这么过去;然后,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她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流于表面。你不一定真的有解决方式,而是和孩子一起探讨,一起进步。
--
FROM 49.18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