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很正确。
但怎样培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哪些能力,这是个大课题。我感觉不是个人层面能解决的问题。
而且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个体,一人一例,相信没几个家长能搞明白,并且贯彻实施好。
即使孙维刚老师那样的好老师,留下了教案和方法,也有视频课程。但他走了以后,没人能继承他的衣钵,22中也再也不能续写辉煌。
很多机构的填鸭式和套路化教学确实很烦人。不仅让孩子思维僵化,只会看题目类型套用套路,而且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概念定义不清晰,公式方法不推导,拿着老师总结好的套路都不知道这方法怎么来的,学了半天搞成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甚至有些孩子对数学失去兴趣,把数学等同于解题。
如果连着追问三个为什么?到底现在这种模式是怎么来的呢?
以前我听过一个奥数名师老W的讲座,老C也讲过,版上各位大神家长估计很多都听过。
十几二十年前,奥数教学不是老师填鸭式往里灌的。当时老师讲解了知识点,抛出几道难题,就直接让孩子们思考、讨论,找到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然后老师引导着孩子们,来比较谁的方法好,请想出这法子的孩子上台当老师讲解。那时一次课两三个小时,只讲一道题都正常。
问题是现在大家如此急功近利,急于拿成绩获奖的心情逼迫之下,哪个老师敢三个小时讲一道题,怕不给家长们骂死!
还有一年四季的报班,原来只有春秋有课外班。后来机构为了多赚钱,硬生生地把一些知识点拆分出来,生拉硬凑搞出了夏寒课程。所以有些前辈家长推荐学仁华老教材。
人都是逐利的,想多赚钱也无可厚非,降低课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学家以前班型分了十几层,我们当时从倒数二层一步步考到正三层,也认识了各个班型的同学。
孩子们的理解力接受力不同,对普通班孩子来说,一周两三个小时的一次课,老师能把内容讲完就阿弥陀佛了,确实没时间深入分析概念定义,还有更多更深的拓展。
高班型孩子的接受力强,同样的内容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搞懂了,剩下的时间自然可以拓展和深挖。
所以怎么学没个定式,时间精力就那么多,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情况,只能根据自己情况来分析应对。
总之,你说的这个问题,学校解决不了,课外机构也解决不了,只能靠家长。
家长花很多时间精力,把自家娃琢磨明白,也只能培养一个成功个例,放到别人身上又废了。
没办法,陪着孩子一起熬吧,也许他自己慢慢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方法,培养出能力呢!哈哈。。。
【 在 waitingc 的大作中提到: 】
: 时代不同了,教育程度也不同,我上学的时候老家没有补课这个说法,记得好些次都是这学期结束发练习册,暑假在家就买本教材和辅导书自己看,然后把练习册给做了,初中高中都是这样。开学以后再学一遍就非常轻松。
: 现在奥数补课这么提前,对于小学初中,锻炼学习和思维能力,是不是本身比报班提前学知识更重要?孩子自己有研究和探索的能力,而不是去灌输知识。当然如果是为了尽快出成绩,肯定是老师讲比较好,但无形中没有让孩子更多的独立思考,被动的去接受,也是一种损失。
:
: ...................
--
FROM 103.3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