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wfu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年级太早了。
: 我那时候是4年级下学期才展现了数学天赋。印象非常深刻,小学4年级,学校组织数学竞赛,考试的时候,一同学说就你也敢来参加数学竞赛?
: 我自己感觉很丢脸。我平时数学考试中等,还达不到中等偏上,根本不想参加数学竞赛,只是父母是数学老师,父母报的名。我考试的时候也急得都尿裤子啦。
: ...................
正解,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一般也是在10岁前后才能看出是不是这块料。
我记得以前看过米尔扎哈尼(第一个菲尔茨女获奖者)的同学写的回忆文章,她回忆也是在小学4,5年级前后,米尔扎哈尼和她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数学天赋,他们的家人就随着他们自己去看书了,这个同学现在也是米国的大学数学教授。
许峻耳更是个偏向于极端的例子,也充分说明现代数学分支需要有指引,需要有很好的讨论环境,加上必要的天赋。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马里兰的高中生在2022年菲尔茨奖获得者梅纳德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深入的数论工作,这学生的父母就是马里兰的大学教授,小的时候听父母讨论张益唐的论文产生兴趣的。
主要是有兴趣,然后在兴趣的基础上,能够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和资源,保持专注和热爱,一般就能捣鼓出点东西。不过在国内这种实在称不上友好的成长环境下,需要家长的精细辅助和呵护,才能让有天赋的孩子真正兑现天赋。
--
FROM 36.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