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也没啥可分享的。
艺术和体育有个共同点,就是尽量找家长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老师。
我家孩子的钢琴课,现在主课一节课3000块。一周两节主课,外加两节助教老师课。
再大点的话,寒暑假有集训,一天最低5000起,一次集训5-6天,一个暑假可以有3-4个小集训。
还有去欧洲和美国的比赛加巡演,这种贵在小朋友得有一个大人全程陪同。一次比赛5-8万左右。
除了钢琴费用之外,钢琴演奏 + 视唱练耳 + 作曲基础最好能够综合得泡,我们家还加了声乐和合唱,虽然比钢琴便宜多了,但也都是费用。
艺术算是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状态,好的教育还是手把手的口口相传。达不到这个投入的标准的话,其实挺浪费孩子时间的。注定是炮灰和分母。我家都到孩子很大了才领悟到这一点,其实已经耽误了孩子。
目前我家基本上是无痛练琴。娃儿一天也就练两个小时,将来也不打算走音乐专业。但是练的时候需要足够的专注。
比如,别的想要考钢琴十级的娃儿,可能一年也就练2-3个大曲子,一年考一级,跳着考,到三四年级考完九级就算不错的了。
而我娃儿这种,目前7岁,她和这个岁数的同门师兄妹,一般要两周练好两到三个难度类似八九级的大曲子,比如莫扎特的奏鸣曲,肖邦玛祖卡之类的。
也就是说,别的孩子一年的量,我家孩子必须得两周搞定。如果做不到这个速度,主课老师就要劝退孩子了。
孩子要自己视奏开谱,自己摸索,整个过程全自助。助教老师的任务是给纠正错误的音、指法、节奏,调整呼吸、触键等处理方式。主课老师的任务是提升情感表达和呈现。
这个过程必须得孩子主动。原来我家孩子就是被动着练,一周6次陪练课,靠陪练老师拉进度。结果发现拉不动。
因为有老师在,孩子感觉是按老师要求练就行了,自己精神是懈怠的,不够专注。结果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主课老师要求的进度。
我胆战心惊得停了这种保姆式的陪练,让孩子自己开谱,那时候还是弹车尔尼849,一首849两页谱子,我发现孩子80分钟就自己搞完了。用陪练老师的话,需要分三次课,180分钟。原来,学东西还是得靠自学,靠别人灌是灌不进去的。
现在,在压力和同门的竞争感下,我觉得孩子的自学和自省的能力是突飞猛进的。
回顾下来,希望孩子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好吧。可能大部分的艺术,练到一定程度,就会具备有竞技的性质。然后随着程度的提升,还会再从竞技性转入表演性。到这种程度后,会更难,因为不再具备好与不好的明确标准了。在表达的交互里,孩子要有一颗很强大的内心,要坚信自己的呈现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觉得这都挺锻炼人的。
【 在 math1008 的大作中提到: 】
: 达到你这样深层次,钢琴也是可以的。
: 可否简略的讲讲过程呢
--
修改:Klyh FROM 183.88.128.*
FROM 183.8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