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梗及其快速传播,说明了现在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以及部分家长都是浅层思考者。
就如同学术圈一样,发论文,讲创新,其实都是些话术创新。不尊重客观事实,不讲究客观实在,不讲实际效果。
就算家长是不抢方向盘了,那未成年人的教育,到底该怎么办呢?又没有给出有效方法。
未成年人教育本来就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从犯错到不犯错的纠正,从不承担责任到能承担责任的演变。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干啥呢?一边放任,一边让他们去开车?
就是“少说话多做饭”,至少还回答了一下家长该干啥,怎么干的问题。
【 在 kathyy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比喻其实不太合适,谁不想坐在副驾上吃着零食听着歌,看着风景打着盹啊~
: 但如果车开得颠三倒四,东突西撞,副驾到底要怎么安生呢?翻车了副驾难道不会跟着一起遭罪?副驾既没有下车的自由,也没有换车的权利,那就只能跟着一起颠簸么?
: 既然大家都被命运捆绑在一辆车上,保证驾驶平稳难道不是人人有责么~副驾参与的方式不合适可以指点,但是完全否定副驾的参与就矫枉过正了~
: ...................
--
FROM 159.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