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想起我自己的经历。我是70后,山东农村,后来“农转非”,也只是换到了乡镇的初中而已,高中是县里的“一中”,算当地最好的了,就是你们听说过的那种作息时间,早操、早自习、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晚上三节,每个月休息两天。
我的成绩一直是“还可以”的状态,但也只是班里的十来名的样子。高三时班主任还跟我爸说让我报个“好点的专科”,把我气坏了。
高二的时候,某一天,我突然想了一个问题:要是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没想出答案,只是觉得会很可怕。于是就开始主动用功学习了,自我感觉还不错。这也算一种“开窍”吧。
高考是先报志愿,再考试。我报了北京的一个大学,不是很有名,但招生很少,分数线很高,七年制的医科,不是协和。记得在全省的招生数是 个位数。副校长都专门找我谈话,让我改志愿。当时被谈话的同学里,只有两个没改,一个是我,另一个是我的同班同学,成绩全校第一,老师让他报清华,冲一下,好给学校长长脸。他不愿给自己太大压力,报了个绝对有把握的北航。那时的规律,如果第一志愿没录取,鬼知道会被哪里录取,后面的志愿没啥用。
我们俩都考上了,我属于发挥型的,越重要的考试,表现越好。我可能是踩着学校在我们省的录取分数线上的。不过我不是七年制那个专业,调了个专业,后来看焉知非福,没当医生。
顺便想起大学班里的学霸,黄冈的,因为高考发挥不好,跟我们做了同学。后来一路读研深造,现在已经是一个顶尖大学的院长了,我们同学琢磨着将来也许有机会吹牛:曾经跟院士是同班同学^_^
--
FROM 124.12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