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主要影响人的环境易感性,比如有的孩子对疼痛极为敏感,有的比较钝感
挫折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疼痛”,有的孩子非常敏感,有的钝感
在此基础上,环境对于人的性格形成的影响巨大
性格好,可以理解为你希望他在遭遇挫折时应对得体,比如没觉得有什么(钝感),该玩玩该学学;或者觉得不舒服(敏感)但自己能处理,过一会儿就好了,该干啥干啥
假如你的孩子是比较敏感的,那么就需要帮助他发展遭遇挫折时处理自己不舒服感受的能力
这个能力当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寄希望于孩子自己发展,而事实上孩子非常需要大人的帮助
帮助孩子发展这个能力其实很简单,比如孩子被教练批评了,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委屈、羞耻、沮丧。这个时候大人要安抚他,“宝宝好委屈啊是不是,老师好严厉宝宝很怕他,没关系妈妈陪着宝宝呢,宝宝刚开始学不会,不丢人”,鼓励他,“没关系,宝宝想学好游泳,慢慢来,妈妈陪着你”,他闹脾气不想学了,也宽容点“那等你什么时候还想学,妈妈再陪你来学”
其实父母“性格好”了孩子很自然就容易“性格好”,如果像老人那样,看到孩子遇到挫折不能自己化解就给孩子定性“性格不好”,说明老人的性格不怎么好嘛
【 在 GreenGarden 的大作中提到: 】
: 基因,环境?宝宝被游泳课教练批评,姿势不对,略微严厉,大人可以接受,但是小朋友很不高兴,当时就不想去了。然后学的不太好,大人说,看班上某某小朋友游的好,你不努力就一直不会。宝宝因为这些类似的很不高兴,要求再也不去游泳课了。然后老人的意思,是宝宝听不得说,性格不好,让父母教育小朋友什么都不要往心里去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223.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