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老人死活不愿意给孩子吃水果
果糖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水果一定要吃的,只是量不能过多。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蔬菜水果是人为划分,不是科学划分,所以膳食均衡上讲,不吃水果没问题。只要吃足
: 够蔬菜保证纤维和维生素足够。
:
: ...................
--
FROM 114.249.210.*
膳食指南里都是要求吃一定量的水果,水果和蔬菜是分开计算的。国内大多数人群吃的水果量都是不足的。游离糖越少越好,但整块水果里的果糖不是游离糖。除了果糖外水果还有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
戒糖戒水果是一种流派,但目前很多研究的观点都认为这是对身体有害的。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了味道,果糖有害无益。
:
:
--
FROM 114.249.210.*
此果糖非彼果糖。
该研究警示我们,果糖并非是所谓的 “健康糖”,高果糖饮食也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有害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吃糖?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 年膳食指南推荐》中明确写道:确凿证据表明,将游离糖(free sugars)的摄入量保持在总能量摄入的 10% 以下,对于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来说,这个量大概是 40-50g,可降低超重、肥胖和龋齿的发生危险。
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也根据 WHO 的这个指南首次添加了糖摄入量限制。控制添加糖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 50g,最好控制在 25g 以下。
这一指南中的限制建议提到的添加糖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游离糖。游离糖包括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我们喝的含糖饮料中的糖,制作糕点时加的糖,烹调时加的糖等这都属于游离糖。
WHO 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游离糖的摄入增加(尤其是来自甜饮料的部分)会导致体重增长、龋齿,并可能增加其他相关慢性疾病的风险,比如 2 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微量元素缺乏、近视等等。
需要强调的是,蔬菜水果中自身含有的糖分,以及牛奶中的乳糖和薯类中的淀粉并不算在其中,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部分糖会带来健康危害。
世卫组织推荐控制的是“游离糖”。糖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源于它们能够被人体快速吸收,引起体内代谢的大幅波动。体内经常出现这种代谢的大幅波动,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出现,比如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高血压、癌症等等,被称为“代谢综合征”。
在食物中,各种形式的单糖和二糖都能够被快速吸收。虽然它们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不同,但是对于健康都有不利影响,所以被“同等对待”,称为“游离糖”。
按照这个定义,果汁中的糖也就是“游离糖”。虽然它们是食物中天然存在的,但是被榨进汁里后,就跟其他的单糖、二糖没有区别,也都可以快速地被消化吸收。
不过水果中的糖就不被认为是“游离糖”。世卫组织的解释是,水果中的糖存在于细胞中,吃水果时需要细胞被破坏之后才能释放出来,所以吸收速度会比果汁中的糖要慢得多。此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因为吃水果而增加的糖没有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水果中的糖就得到了“豁免”,不被作为需要控制摄入的“游离糖”。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研究报告2021》汇总了多篇饮食营养方面的权威文献,明确指出增加水果摄入量除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外,还可降低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的发病风险。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整块水果里的果糖不是游离糖”
: 我不期待水木网友都有高中水平。不过高中化学告诉我们,果糖是游离糖。游离糖是心
: 脑血管疾病高风险因素。
: ...................
--
FROM 114.249.210.*
生物体是很复杂的。。不是直接吸收分子的。同样食物不同性状和形态,本来就吸收率不一样。两种果糖不是分子式不一样,是形态不一样,世卫组织文章里说得很清楚了。理工科至少应该有逻辑性和兼听则明的态度吧,信仰某个个人的说法不是有逻辑性的表现。
【 在 wclhc 的大作中提到: 】
: 果糖只有一种。你看看分子式就知道是不是游离糖了。还是那句话,高中化学知识。可
: 能是要高三才学到,文科生高三不上化学课?
:
--
FROM 114.249.210.*
人体不是直接吸收分子的。比如生米没人能消化得了。同样是大米加水,熟米饭做很硬,胃功能弱的人就消化不了。软一点就吸收得好,做成米粥,打成米糊,吸收就越来越容易。糊化越厉害,升糖指数越高,也就是吃越软烂的,血糖升得越快。很多这样的现象的,不同性状的食物对人体影响是不一样的。
【 在 laugh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说的有问题吧
: 为什么水果里的糖不是游离糖
: 压榨成果汁就是游离糖了
: ...................
--
修改:ykmfs FROM 114.249.210.*
FROM 114.24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