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社区手机版
首页
|版面-电路设计与调试(Circuit)|
新版wap站已上线
返回
首页
|
上页
|
2/2
|
转到
主题:Re: 求推荐快速响应温度传感器
10楼
|
sqsl
|
2022-05-30 09:54:08
|
只看此ID
是的,主要是热惯性问题
【 在 xlv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问题不是二次仪表的问题,应该是一次传感器的热惯性问题。如果要插到管道里,传感器建议用那种直径一点小一点的,最好是露底型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1829A」
--
FROM 111.193.230.*
11楼
|
sqsl
|
2022-05-30 09:55:33
|
只看此ID
我是测流水的温度,怎么用红外实现啊?
【 在 dis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上红外吧,热电偶铜电阻pt100热惯性都不能快速响应,上红外也不能直接测,要做时间段微分
--
FROM 111.193.230.*
12楼
|
Rome888
|
2022-05-30 09:58:33
|
只看此ID
你说的在点子上,我觉得和采集方法无关
主要是热传导的问题
可以考虑采用介入式的传感器
【 在 xlv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问题不是二次仪表的问题,应该是一次传感器的热惯性问题。如果要插到管道里,传感器建议用那种直径一点小一点的,最好是露底型
: 发自「今日水木 on V1829A」
--
FROM 114.242.29.*
13楼
|
dismoon
|
2022-05-30 13:57:26
|
只看此ID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43331222710&ali_refid=a3_430582_1006:1102529383:N:B0slwGs4fkt18QZIHM0EY1AU2%2BGRCxx%2Bde1xc3Bzn6Y%3D:27bc52328bd79d72bf3fc180a4d307c8&ali_trackid=1_27bc52328bd79d72bf3fc180a4d307c8&spm=a230r.1.14.8#detail
所有接触式的都有热惯性问题,只能用非接触式,而且要用差分,近距离安装两个,测量即时值&测量热传导值,两个进行同步计算,大概要取20个左右的值,去方差大的
以前做过电缆线的过热测量,和你的这个水流类似,不能直接接触电缆,只能在电缆保护层外面检测,所以用的类似方法,当然,你觉得水流用接触式的没问题,你可以接触做,我只是就是论事表示我觉得你这里用非接触红外比较好
【 在 sqs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测流水的温度,怎么用红外实现啊?
:
--
FROM 117.63.131.*
14楼
|
sqsl
|
2022-05-30 14:05:54
|
只看此ID
好的,谢谢推荐。如果这样那我只能测水管的温度,那热惯性更大了
热传导值是怎么测出来的?两个温度探头之间的温度差除以距离是热传导值?
【 在 dis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id=43331222710&ali_refid=a3_430582_1006:1102529383:N:B0slwGs4fkt18QZIHM0EY1AU2%2BGRCxx%2Bde1xc3Bzn6Y%3D:27bc52328bd79d72bf3fc180a4d307c8&ali_trackid=1_27bc52328bd79d72bf3fc180a4d307c8&spm=a230r.1.14.8#detail
: 所有接触式的都有热惯性问题,只能用非接触式,而且要用差分,近距离安装两个,测量即时值&测量热传导值,两个进行同步计算,大概要取20个左右的值,去方差大的
: 以前做过电缆线的过热测量,和你的这个水流类似,不能直接接触电缆,只能在电缆保护层外面检测,所以用的类似方法,当然,你觉得水流用接触式的没问题,你可以接触做,我只是就是论事表示我觉得你这里用非接触红外比较好
: ...................
--
FROM 111.193.230.*
15楼
|
dismoon
|
2022-05-30 14:11:16
|
只看此ID
不,算法正确的话,你大概可以得到一个延时1秒左右的即时温度,和用PT100等靠物理热传导的得到的“即时”温度相比,速度还是快了
【 在 sqsl 的大作中提到: 】
: 好的,谢谢推荐。如果这样那我只能测水管的温度,那热惯性更大了
:
: 热传导值是怎么测出来的?两个温度探头之间的温度差除以距离是热传导值?
: ...................
--
FROM 117.63.131.*
首页
|
上页
|
2/2
|
转到
选择讨论区
首页
|
分区
|
热推
BYR-Team
©
2010.
KBS Dev-Team
©
2011
登录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