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1-wire总线的唯一优点就是少根线吧?
然而这并不是优点,比特率肯定高不了,用寄生电流驱动的IC基本上受不了干扰,所以你所谓的“少根线”肯定不是电缆线这种,基本上就是PCB上少一根连线,经济上莫名其妙
然后,现在又不是当年,MCU的pin不够?换个封装呗,或者I2C,SPI片选呗,再或者CAN总线仲裁呗
我想想,唯一的优势应该就是如果历史遗留的工程,硅工不想改
【 在 comman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什么别的潜在的优势吗?
--
FROM 180.116.135.*
【八个】【一两百米】的节点,嗯嗯,用1-wire,嗯嗯,【现实意义】,嗯嗯
【 在 comman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想了一下
: 如果局限在板内的话,确实意义不大
: 如果考虑工程现场布线,比如接入八个一两百米的节点这种场景,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
FROM 114.228.210.*
我再说一个缺点,现在MCU基本都集成了I2C,SPI,CAN驱动硬件,你可以DMA,平时计算核心不需要介入,节省了时钟
然而,1-wire至少我没见到哪个没长眼的MCU上集成了,换句话说,通讯你必须核心介入,而1-wire还好死不死,经常是那种一端先上拉个几个ns,然后放开,另外一端再上拉几个ns这种通讯,换句话说,除非你水平非常秀,不然驱动1-wire的代码你就几个do while等着吧,MCU等着啥都干不了
【 在 comman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想了一下
: 如果局限在板内的话,确实意义不大
: 如果考虑工程现场布线,比如接入八个一两百米的节点这种场景,还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
FROM 180.116.135.*
不可能,1-wire的本质就是一条线,先MCU做master,设置成推挽拉高拉低,然后等几个ns,外部IC变成master,MCU的线变成高阻/被动,UART可没这个功能
【 在 tom6bj 的大作中提到: 】
: 似乎可以用uart模拟1-wire时序, 这样就简单了
: 我没试过
: 非常优秀也还得去模拟
: ...................
--
FROM 180.116.135.*
我还记得用89C51驱动达拉斯的温度传感器1wire的日子。。。
【 在 commander 的大作中提到: 】
: 美信收购了dallas,然后adi又收购了美信
: 所以adi现在一大堆1-wire的东西
: :
--
FROM 180.116.135.*
军工上用MCU?
军工上能用硬件FPGA通讯就硬件通讯,能不用各种仲裁总线就不用总线,尽量点对点,皮实
【 在 xiaoqinglv 的大作中提到: 】
: 优势就是省线,在军工上有用。军工电缆的重量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果3根线变成2根线
: 就省了1/3,比如无人机吧
: 单线协议难点在于挂接多个芯片时,寻找芯片地址。
: ...................
--
FROM 180.116.135.*
我的“单线”是指MCU上你也只用一个管脚,如果用了两个管脚,那么多I2C的类似器件,为啥非要用1wire的?
【 在 tom6bj 的大作中提到: 】
: UART管脚设成开漏+上拉啊, TX和RX并联?
: 你找找,某厂还给了官方例子
:
: ...................
--
FROM 180.116.135.*
我小时候(5、6岁)在我妈厂里见过蓝色图纸,打底描电路,不是MCU,当然也不是FPGA,是自己蚀刻的,相当于直接ASIC
【 在 xiaoqinglv 的大作中提到: 】
: 军工用FPGA也就近几年的事,以前不都是MCU.
: 难道FPGA凭空冒出来的? 就算现在,在有的领域,还用着模拟呢。
:
: ...................
--
FROM 180.116.135.*
世家个P,我妈以前是在军工厂,90年代初期厂里吃不饱饭,军转民,后来还是吃不饱,98年我妈一样军工下岗(或者说民用下岗,因为那时候已经不做军工了)
不过当年我妈厂子里是挺高级的,我小学没上已经可以在她办公室里玩苹果II电脑了,一个5寸软盘玩波斯王子。小时候不懂,但是我记忆力好,就记得有次她厂里两个同事吵架,应该是关于电路设计的,就说什么点对点,寄存器不许公用,当时听不明白,就记住了话
【 在 Cycling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要是世家啊
:
--
FROM 180.11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