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是为啥很多非cs领域的工具进化太慢,进化速度远低于cs领域很多软件的根源...
这个观点是非常常见的偏见:Python比c慢100到1000倍,因为效率不行所以注定干不了大事等等...
作为engineer需要专注系统的平衡,更合理的思维是Python比c慢1000倍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带来了什么问题,以及这个代价换来了什么,能否抵消这些损失,是否有远超损失的收益。
在二八效应下,一个系统CPU intensive的部分代码量通常是不大的,这块hot spot用c写就行了。所以我前面说了Python搞不定的地方一切用c搞定。事实上这就是kicad的进化方向。只不过kicad一开始就是纯c++的,现在c++比重还太高,此外c++并不是最适合跟Python打配合的语言。
其实现在很多工作的主体都是类似Python这样的脚本语言承担的,c/c++更像是上时代汇编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低层化原子化了。语言进化的趋势应该是提升描述能力,提升人写代码的效率,而不是去追求让代码执行的更快,后者是编译器的事情。比如ai领域极端追求执行效率,然而执行逻辑都是用Python描述的。
当然,Python在大型工程里也是有它的问题的,但不在执行效率这块,主要是大型软件系统的管理方面。但管理的问题其实也不是技术问题,更像是不同语言原生的习惯带来的风格差异问题。Python一样有超过100万行规模的大规模项目,只不过这个时候Python的灵活性优势也失去的差不多了就是...
【 在 dismoon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KICAD以后想往大型化工业上发展,必须现在就坚持C/C++啊,毕竟效率在那里摆着。
: 用python除非就是想在圈子里小打小闹
:
--
FROM 39.1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