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诗歌网:诗词达人No.011张成昱 | 花繁不在最高枝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
唐多令 老宅
斜月玉梅横。疏星老桂生。过东篱、易送难迎。欲倚阑干分内外,渭州曲,岂堪听。
旧韵对新评。长街赴短亭。立程门、至理虚名。忆得春秋无遗墨,不吟咏,怕回声。
这首词题曰“老宅”,写“我”回乡访旧,作短暂停留之后,惜别旧居而远赴他乡的场景与感受。
开头两句,斜月、玉梅,疏星、老桂,加上第三句的“东篱”,物象繁密,用词古雅,营造出凄清凉冷的氛围。“易送难迎”句,似将老宅拟人化,状其不忍与“我”分别之意,并通过鲜明的对比,透露出“我”长年很少返乡的事实。“欲倚阑干分内外”,从“我”着眼。此处的“阑干”,可能意指围墙或篱笆之类,为我与老宅分别的临界点。老宅在内,而我向外。在“我”,则深感“渭州曲,岂堪听”。“渭州曲”,指有“阳关三叠”之称的古时送别名曲“渭城曲”。此处用悬拟之笔,表达“我”对老宅的难分难舍之情。
过片“旧韵对新评”,可理解为临别时的互相道别与宽慰之语。而“长街”句显然指“我”踏上征程。“立程门”句,似指“我”离家求学问道有所成就,然求学问道的成就与离别老宅的情愫相比,虽得窥“至理”,然未免惟余“虚名”,有所不值。歇拍“忆得春秋无遗墨,不吟咏,怕回声”,“吟咏”自“我”而“回声”自“老宅”,我于分别之际,不敢与老宅做如此互动,从侧面表现出对“老宅”的依恋与不舍。
整首词寄托恋乡、思乡之情于“老宅”,运用虚实相生之法,情绪缥缈,似含空灵蕴藉之致。《唐多令》词调为南宋新声,以刘过“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词为正体。受刘词影响,后世此调之作,多具备“词风疏快而不质实”的特色。相比之下,这首“老宅”上片以写实为主,因所用词汇皆古雅陈旧,故刻画似实而近虚,下片凿空而言,诸语皆虚。加上用词较为陈旧,情境不够真切,未免给人质而乏实、疏而难快的隔膜之感。另外,“忆得春秋无遗墨”之“遗”字处,据谱例用仄声,亦不可不察。
特邀点评:莫真宝
其它推荐作品:
五绝 对菊
窗角无心蕊,枝头折几番。因知花不懂,所以对花言。
五绝·秋菊
横枝相对叹,风柳自清寒。或有温柔在,秋深仍不残。
七绝·咏酒二首之一
十里难寻蜀道真,空留风雨待君斟。玉杯映雪滴如翠,流水千年也醉人。
七绝·家书(新韵)
少小轻狂尤自嗔,何尝半字寄双亲。而今墨意随心意,堂上已无拆信人。
七绝扫墓
松横云浅未成哀,人满梁园鬼怕来。草碎花残不能扫,因疑尘是去年灰。
山海关怀古
高墙危阁怒云间,魂自辽西骨未还。万虏常从此中过,当朝之辈不当关。
重阳节怀亲
秋深每忆不堪情,枫白枫红诸色轻。尘在高山无可扫,重阳于我是清明。
无题
枫晴碧落间,路断黄昏里。知己意如何,为谁君若此。千金半步摇,一瞥双秋水。濠上可观鱼,洛阳休寄纸。
五律 宽沟
无可逃秦晋,袖中山水真。兰池通海阔,菊径入花深。茅舍三清合,俗缘一揖分。炙鱼犹在腹,来讽打鱼人。
五律 剑(新韵)
或试青锋刺,曾从白马游。烽烟今古戏,成败稻粱谋。一舞催秦火,双杀羨楚囚。匣中吟不断,讥我不出头。
五律·老邻居
十里并儒闺,叠楼云共栖。春秋三辈旧,洞府一般低。识燕白檐下,折梅青径西。门楣相对顾,自在故人题。
先秦人物杂咏之老子(新韵)
高德传老君,太上自鸿云。兹是无为者,何来问礼人。化胡犹可辨,名道岂相闻。儿辈不识趣,丹心炼作尘。
天花板
仰醉天无顶,东西置柳床。三千里滋味,一屈指轻狂。慕远赴高麓,思亲倚旧墙。层楼立难直,浩气不堪当。
致妻
御街华车散两俦,夜阑秋水恰初眸。募然一觉怜青发,倏尔三生约白头。今夜余香须信手,当年明月已含羞。良辰早借更深去,汝设珍珑予作囚。
遣怀
青云白发惜同时,秦晋衣冠千古疑。紫绶诛心名与利,黄粱扰梦喜中悲。情非冷暖三秋隔,势岂输赢两字知。弱水渡人须早悟,花繁不在最高枝。
七律 杭州八咏之孤山
晴云暗卷玉湖围,浪涌金堤两脉推。云掩青岩曾放鹤,岸惊白雨正迎梅。江山独坐羞吴语,骓马骈行羡楚才。惟取蓬莱三寸地,不容沧海锦帆来?
七律 鱼二首之二
远径苍山钓客迟,沧浪水冷濯英姿。一江暮色疑无饵,满目春愁惧有危。慕柳应知孤菊怯,化龙何畏小蛇欺。临渊羨尔空来去,汝恨今生不越池。
五虎上将之赵云(新韵)
捷才可拟上将军,丞相门前轻似云。大略不及争一阵,交情难比那三人。征伐莫羨输赢好,生死何嫌出入频。最怕浮言常胜事,当年怀抱是昏君。
病怀
皮囊似此未抛开,恨有妻儿十里哀。风骨积寒犹瑟索,铁肩断胫亦徘徊。几无肝胆可相照,偏在心胸尽是摧。同试天涯三味火,或成舍利或成灰。
浣溪沙 西湖有怀
苏白堤柳拂素云,悬帆画舫棹声频,青荷片片碧罗裙。
看尽西湖三十里,未逢半个有缘人。此间春水濯凡尘。
西江月 游奥森北园有怀二首之二
失意可添秋意,苦衷恰似初衷。故人相遇不相逢,说罢江湖珍重。
傲骨千金可易,虚怀一字难容。落花应与旧时同,莫让葬花人等。
阮郎归·爬山虎(新韵,李煜体)
龙蛇画壁几蜿蜒。纷飞如在天。楼高恐被碧云牵。遮窗不忍看。
出泥处,旧篱前。凄惶独自怜。一生攀附贵人肩,贵人嫌未嫌?
采桑子·网购(和凝体)
折花恰似赊花故,买骨如斯。卖笑还痴。轻点蛾眉便入帏。
留香未觉千金散,才选罗衣。又许胭脂。谁又敲门已不知。
喝火令·宋词
莫忆江南碧,应怜阁外青。动人情愫最凋零。寥落古人心事,千阕半城倾。
且诉衷情绝,方知雅句成。破关烟火恰膻腥。不尽沉吟,不尽郁难平。不尽旧园花径,一韵万言轻。
临江仙踏青过潭柘寺不入(徐昌图格)
踏破芒鞋十里,听凭禅鼓三声。山门虚扣问前生。此心无大过,来世枉浮名。
莫弃穷途老马,休提得道高僧。怜才兹许下孤城。云如千丈絮,月是五更灯。
雨中花慢 偶遇高人
稷下求传,濠上问辩,观澜乍难平复。是轻狂年纪,又觉清肃。高士鸿儒,朝闻夕死,却嫌
伧俗。纵笛楼琴榭,俚歌文舞,易学难卜。
程门雪冷,孔堂霜重,多骨冏如多肉。谁知己、沧浪晴雨,再无缨足。掷笔不堪赋作,携篇只为吟读。不期偶遇,却怜常对,那般名目。
永遇乐·感恩节偶怀(苏轼体)
辽鹤追云,吴钩斩雾,秦月催雪。同在天涯,偕分朝暮,共忍春秋噎。以衣衣我,曰明明德,各据天机犹泄。苍茫里、羞惭委地,竟被肉食不屑。
广陵知己,高阳赴者,如此无端关涉。割席多忧,断弦无趣,未免蜂腰折。邻槐不激,隔梅犹叹,把酒临风相啜。于今夜、市恩一二,承恩些末。
名家点评:
“对菊”起句已超乎前人,“无心”二字乃点睛之笔,后三句围绕“无心”二字展开。花不懂人意,仍然对花言,所谓,非知音我亦真诚付出也。
“咏酒”明着咏酒,实则咏一种心情,把酒不醉人人自醉之情怀发挥到极致。
“扫墓”鬼怕人来又翻出古人手心,可见诗人才气。尾句点明对墓中人的敬畏与怀念。
“山海关怀古”之山海关本为御敌而建,而文化的侵入,不是任何关口能挡住的,诗人怀古是为讽今。文化的传播影响更深远,文化无界线。
“重阳节怀亲”所谓秋深本是诸色最浓时,而在诗人眼里却很轻,重阳本为相聚日却成分别时,“重阳于我是清明”一句,又超乎古人,可见诗人才思别具!
“老子“中二联对仗工稳,起承转合中规中矩。老子之无为方有大作为,尾联对老子哲学思想不被后人重视而叹息。
”遣怀“中二联对仗工稳,直接道出人生真谛,对生活的感悟可谓透彻之极,尾句“花繁不在最高枝”更是悟得透彻,与“诗家清景在新春”异曲同工。
“鱼“立意新颖,可见才气,期待有饵、又担心被钓的心态跃然纸上。人羡鱼自由、鱼羡人能越池的无奈,只有深入生活者,方能得出此句。
”临江仙·踏青过潭柘寺不入“得临江仙体气,前两句对仗工稳,过片两对对仗工稳。技法娴熟,足见词人文字把握能力。通篇得老子之淡然情怀,宠辱不惊!
”永遇乐·感恩节偶怀“全词铿锵有力、音律协美,化典无痕。足见词人功底。通篇气脉顺通,怀有才气,不期待恩遇,可谓大智慧者!
——韩倚云
此组作品,亮点在两首词作。先说小令《临江仙》,得词味,上下片两结拍用对句,都是临江仙应该有的模样。尤其上片问禅后,下片:云如千丈絮,月是五更灯。分明是有所悟, 果真不虚此行。惜个别用字不稳,譬如:扣,更确切是:叩,字义略有差异,前者粗暴,后者温和。还有小令短章,须慎用虚词,结拍中,如何如轻,是何如挂。
再说《永遇乐》,上片起拍甚佳,气势全出。承接天涯,自然而然。同、分、共、各,似有安排。惟羞惭委地四字直露,颇恶。下片一泻而下,相当顺畅。
诗作绝稍胜于律。绝显清秀,律嫌拖沓,七律尤为甚。七绝·@重阳节怀亲:秋深每忆不堪情,枫白枫红诸色轻。尘在高山无可扫,重阳于我是清明。秋深,情愈深。其中尘字古怪,何如风。重阳于我是清明惊艳。
五律·先秦人物杂咏之老子(新韵)。为毛要用新韵?为毛为毛为毛。即便新韵,识字似乎也应该仄读。回到文本,中二联工整,可读。
——鲜于鱼
张成昱自称 “非典型旧体诗”爱好者,他的“非典型”主要体现在突出“智性”上。我不想用“以意胜”、或“富于理趣”来描述,比起“意”“理”“趣”,他更强调“智性”。“尘在高山无可扫,重阳于我是清明”,在重阳与清明的“错位”中,见智、见情、见个性。“儿辈不识趣,丹心炼作尘”,由“丹”而“丹心”;由“仙”转“尘”,在这一“偷换”中,见智、见理、见张力。“因知花不懂,所以对花言”,这个因果,则不是“无理而妙”能达诂的了,多少现实、多少无奈、多少情愫在其中。而“万虏常从门中过,当朝之辈不当关”,就不只入木三分,是入骨三分了,由“智”、及“治”、见“志”。是智性,而不是滥情,更赋予诗以现代感。“煽智”比“煽情”,更富新意,更有含金量。宋人的诗重“理”,但“理”还不等同于“智”。苏东坡的诗“智性成分”更高些,但还不是有意为之,停留在“玩儿”上。近代钱钟书的诗,“智性”开始自觉。到张成昱这好像“技进于道”了。智性多,容易情味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情味少,则易瘦硬甚至枯燥。智性强者,情味决定他走多远;饶情味者,智性决定他跳多高。如何以感性照亮智性,是张成昱需要挑战的课题。
——横道子
“对菊“写的简洁却含有深邃的诗意。诗人仅仅二十个字,就描摹出生动画面感,惹人遐思。“因知花不懂,所以对花言。”,作者以“花”喻“人”的描写手法,生动、情景交融。更彰显了这首诗的意境。足见诗人底蕴深厚,借“花”励人,读来清新,充满了诗情画意。别有一番宛转,使读者深受启迪。
“重阳节怀亲“表达对亲人的怀念,在季节轮回中,诗人的心情都藏在文字里,借文字表达的更明净,澄澈。重阳于我是清明,这句在这首诗里体现的是双重含义。更是缅怀,追远,思念。
“先秦人物杂咏之老子“是深奥与玄妙的一首诗。没有达到那个境界的人,是无法理解这首诗的蕴意。老子修道于天下,他的高德才普照世间万物。大道至简,崇道尊德,更期望“德”返璞归真。儿辈不识趣,在幼苗初期,滋养也很重要。受到的熏陶,后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修德养品,应该就像珍视生命一样。
张成昱老师的诗词,语言凝练,引人思考,从诗中能品出诗人的浓厚的情感,蕴藏艺术感染力。我水平有限,只有欣赏和叹服。读者会有鉴赏力。
——杜宏艳
--
修改:zhcat FROM 180.79.243.*
FROM 180.79.243.*
“尘在高山无可扫”跟标题 相映成趣。
借问:“花繁不在最高枝”是你诗集的书名吗?
【 在 zh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
: 唐多令 老宅
: 斜月玉梅横。疏星老桂生。过东篱、易送难迎。欲倚阑干分内外,渭州曲,岂堪听。
: ...................
--
FROM 117.153.219.*
【 在 bajie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尘在高山无可扫”跟标题 相映成趣。
: 借问:“花繁不在最高枝”是你诗集的书名吗?
:
不是。诗集是“诗自言集”,还没有出。
--
FROM 180.7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