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open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闲话现代诗的消亡
: 一、为什么写本文
: 这两天贾浅浅老师的诗比较受人关注。贾老师写的诗其实还不错的。不是说所谓大俗大雅,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也不是说写的明白,看得隐约。其实大众也未必就是不喜欢。有些可能是觉得太低俗,裤裆里那点事也能入诗?有些可能真的是觉得写得不好,但是纵观百年诗坛,写得好的一只手是否数得过来?有些可能是在发泄一种情绪:这种诗我也能写,为什么她就能拿来当作品?那么,为什么呢?因为她爸爸是贾平凹吗?因为她是第一个这么写出来的吗?因为她长得好看吗?因为她是副教授吗?
: ...................
“我平视帝王与乞丐,一生求道,翩跹而行,万物之美者壮者入我诗,万民之哀伤喜乐入我诗,我之悲欢离合入我诗。”
这,就是诗人的气质,诗人的情怀。
民国至今,除了徐志摩,其他所有人在文学和诗歌上的地位,完全不能胜任诗人这一头衔。
包括毛湘潭及其全部拥趸。
虽然或许他们中的佼佼者,有一两首可以称道的诗作,但其本人,不具备诗人的情怀,不堪胜任诗人这一头衔。
你上面列举那些作品那些男男女女,不值一提。
但丁归纳了诗歌创作的四要素。
其中的两个是想象力,隐喻。
--
FROM 121.23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