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曹寅 巫峡石歌 求解释
“砺刃不发硎,系舂不举踵。砑光何堪日一番,抱山泣亦徒湩湩。”
此句之前,皆言才无可用,犹士不遇。这句意思是:想要磨出剑刃却没有磨石,想要作舂器却无可发力。虚有光鲜之表却只能在太阳下显现,无人来识。徒自山中泣如流水。
此句之后,悲天悯人,有如杜甫“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之意。
至于两个问题,皆否。
【 在 mEE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用白话帮解释一下吗?
: 这google半天都没有看到译文
: deepl翻译,说是无能为力的意思,太敷衍了
: ...................
--
FROM 154.94.7.*
我在红楼版说过欧老师,欧丽娟老师不错的,风趣,美。
有一阵对红楼感兴趣的时候,看过《巫峡石歌》。另外就是,我解释不一定对,因为一般都会怎么理解怎么说。我去看了,从字面上,红楼版那位网友亦无不可,而且应该是相当主流的。
这句后面的内容类似杜甫“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是以前看到的,不知道哪里看的了。
【 在 m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将这个回帖转到红楼梦版stonestory
: 考虑到那边之前有人回了一个不大相同的解释(欢迎移步讨论)
: 还有就是,曹寅的这个《巫峡石歌》是从台大欧丽娟的开放课程看到的
: ...................
--
FROM 154.94.7.*
流传广的诗句肯定是好的,浅显易懂更易于启蒙,初学等,从私塾学校家庭社会这脉络就人尽所知了。
好诗句并不一定会在大众中流传。显然有更多不流传的好诗句,而且会更好,存在于各种书卷中。我们现在学习的分支太多,大部分人不大可能读得到。而且同一个人随着学习或者兴趣的深入,对好的标准也会不断变化。
另一方面,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也很可能是浮夸流俗的另一种形式。
好的诗词从个人来说,我觉得自己喜欢就可以。喜欢的就是自己的风格。
最后回到第一个问题,“直抒胸臆和借喻”,这里借喻可能更多的是说比兴。不说定义以及久远的源流影响了。以我或者你要写一首诗为例,就我吧。比如我要写一首诗,我应该不会是为了去记录一件或者一些事或者一个人或者一些人或者一些景物,而是要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或者思辨。铺陈一方面是让诗成为诗,优美,含蓄;另一方面是将情感赋予其中,任凭文字将之导出。这个过程未必是主动的。
其实好的诗,很难分清是在直抒胸臆还是在借喻铺陈。读到的每一句不管是言他还是言己都是涟漪,最后可能拍打起浪,也可能归于平静,消失。
【 在 swp121c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人诗词为啥直抒胸臆的少,而总用各种借喻,而真正流传甚广的多是浅显易懂的,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还是本来水平不如浅显的,还是当时社会不允许直接说,比如经常汉代唐。于我个人而言,只看的懂直抒胸臆的,稍微绕点弯,就不知道再说啥,有时也没耐心仔细研究。当然我对诗词了解甚少,一直有这个疑问,可否解惑?
--
FROM 15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