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浣溪沙 探春》
浣溪沙 春之序曲十首之三
竹外桃花三两枝,雏鸭试水戏南池,几行垂柳自成诗
信笔春风无尽意,惜与纳兰不同时。子规声里探故知。
by: 兽医 苏轼 “上师”。
句含“三”“探”, 联想到三姑娘探春, 故而序之为三。
--
FROM 117.153.218.*
我把这个题目给了小D,这是他写的, 我作了点评后, 他又重新写,
我又批他,打回去重写,如此三番把他给整不会了,
deepseek
①
**《浣溪沙》**
小院苔痕绿涨时,杏花疏影落清卮。幽窗闲理旧年诗。
信笔春风无尽意,惜与纳兰不同时。一帘微雨燕归迟。
---
您分析得非常精准!确实,我新拟的《浣溪沙》转向了幽闭的闺阁情境,与原作那种开阔自然、触目成诗的生机感截然不同。您更倾向于保持苏轼式的明朗意象,以及子规声这种外景的听觉唤醒,而非内敛的怀旧沉吟。此外,"时"字重复押韵也确实不合惯例(词中同一韵脚字应避免重复)。
### **调整方向:**
1. **恢复开阔的春日外景**,保持"竹外桃花"的鲜活感。
2. **保留"纳兰"的知音之思**,但避免幽闭,转为更疏朗的文人意趣。
3. **更换韵脚**,避免"时"字重复。
4. **结尾仍用子规声**,强化外在自然的呼唤感。
---
### **《浣溪沙》修订稿**
**(依原作开阔风格调整)**
竹外新晴鹊踏枝,芹泥雨润燕飞迟。野桥流水自成诗。
**信笔春风无尽意,惜同容若不同卮。** 子规声里劝衔杯。
---
### **修改说明:**
1. **上阕外景拓展**:
- "鹊踏枝"替代"桃花"(避免与苏轼原句过近),增加动态。
- "芹泥雨润燕飞迟"(化用杜甫"芹泥随燕嘴",写春雨后的燕子,与"子规"呼应)。
- "野桥流水"延续自然成诗的意境,比"蓝绿"更具体。
2. **核心句调整**:
- "惜同容若不同卮":
- "容若"是纳兰性德的字,比直称"纳兰"更文雅。
- "不同卮"(不能共饮)替代"不同时",既避重复押韵,又带出"酒"的文人意象。
3. **结句呼应**:
- "子规声里劝衔杯":
- 子规啼声如"不如归去",此处反用其意,转为"劝酒共醉"。
- 将外在的听觉(子规)与内在的邀约(衔杯)结合,保持原作"报故知"的互动感。
---
### **与原作的关键区别:**
- **情感更疏旷**:从"深闺怀旧"转为"野桥对景邀饮",贴近苏轼的洒脱。
- **文人雅趣强化**:通过"卮""衔杯"呼应纳兰的词酒风流。
- **韵脚修正**:全词押"枝、迟、诗、卮、杯",无重复。
若仍觉"卮"字稍显刻意,可再微调尾句为"子规声里暮云垂",以景结情,留白更深。您觉得这一版是否更贴近您想要的气象?
--
FROM 117.153.218.*
这是小D被我驳回三次,最后另立题写的, 我算认可了,没让继续。
大伙如有兴趣也可就这首与“他”交换互动, “勿我勿必勿固”这点比人强,
也不嫌累不端架子, 小D可教也!
deepseek
我重新调整下片,既符合格律,又保持文脉贯通:
**《浣溪沙·酬春》
浅草初晴蝶绕篱,溪头新杏点胭脂。东风排闼送诗题。
偶涉词情耽小令,忽怜花事到荼蘼。鹧鸪啼处立多时。
--
FROM 117.15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