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来想了想缘由
蝶 在唐宋那个年代,不是个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大家对这种生物,没有任何的情感寄托
唐宋的诗词里,基本上很少找到和蝶相关的任何词句
抛开“庄周梦蝶”不谈,“蝶恋花”这个词牌名存在,几乎是呈现的极限了
而这个词牌名的存在,误导了我们觉得 蝶 是当时的流行元素,其实不是。
我去请教了deepseek
发现,元代白朴给《梁祝》故事增加了“化蝶”桥段,这才是“蝶”这个生物被赋予情感寄托的起点。唐宋的人对“蝶”根本没有任何情感寄托。唐宋的梁祝只是单纯的合葬而已。
“庄周梦蝶”是唐宋人士对“蝶”的认知极限。和“梦”相关的事情,聊个蝶就行了。
其他的东西,有其他的动物可以聊。
我们现在聊“蝶舞花间”有一种小情侣在结伴游玩的联想。唐宋的人士是没有这种联想的。
哎,《白蛇传》不给力啊,“蛇”这个词汇怎么就没翻身写进诗词里,代表追求爱情什么的
咦,颇有一种古董/物件靠故事吹出价值的感觉。
就像“蚯蚓”,至今没有任何故事赋予这种动物任何特别的寄托
谁要是在诗词里,写“蚯蚓”这种词汇,就会显得很奇怪
所以,只要我们现代人,有本事编写一篇“蚯蚓”相关的引人入胜的故事
且这个故事要是能流传五百年
那么,五百年之后,就会有新的人提问“为什么唐宋诗词里没有<蚓钻土间>这种词汇了”
【 在 bajie0001 的大作中提到: 】
: 蝶舞 当然在花间, 如同鸟飞天 鱼游水 人卧榻,
: 比如: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么用法 就是绝活。
: 单说“花间蝶舞”,如同傻瓜机摄影,得看有没有用起来,
: ...................
--
修改:leeli FROM 14.154.30.*
FROM 14.1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