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它这个倾向,设问时让它先点评原作, 再评价后面的“诊断”和修改,看来它直奔后面的去了。
避免迎合倾向,具体到这两首很简单:用一个用户号单开一个话题,就让它点评这两首;
再用另一部手机 也就是另一个用户号,另开话题,两首前后次序换一下, 就说让点评,不加任何提示。
如果一用deepseek一用豆包就更好。
就看它们怎么玩折中术平衡术
【 在 QoQoQ 的大作中提到: 】
: DS回答的迎合性早已众所周知了,你的提问倾向那么明显,当然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同样我也可以让DS来解析,他反而反复提到 向谁向 运用的得当。其实我们的分歧都在个人的情感感受的烈度不同而已。而我一贯主张现代人写诗就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表达的。
: 我的问题是:请将下面这阙《相见欢》与李煜的两阙同词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客观解析本词的题意和创作手法。
:
: ...................
--
FROM 117.15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