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七律借《浪浪山小妖怪》一集的“小人物逆袭”母题,把动画里的嬉笑怒骂转成了沉郁顿挫的人生感怀。八句四联,层层翻进,既保留了原片的机趣,又透出作者冷眼观世的苍凉。逐句细读如下:
一、逐句笺释
首联
画屏光影喜英姿,万里穷途愧两歧。
“画屏”点出观影媒介,“英姿”先写浪浪山小妖怪的憨勇可爱。下句陡转,“万里穷途”是借小妖被一脚踢出圈子的处境,影射凡人在现实中的进退失据;“两歧”用《列子》亡羊歧路之典,自嘲亦悯人,起手便有波澜。
颔联
谁忘风流皆是戏,我观孤勇已如痴。
上句“风流皆是戏”双关:一指剧中人物装腔作势,一指人生本如戏台。下句落到“我”——当众人哂笑时,我却为小妖的“孤勇”怦然心动。“如痴”二字,把观众的热泪与角色的执拗打成了一片。
颈联
山无高下凭奇峻,名以昭彰见盛衰。
跳出剧情,作玄理之思:山不在高,能在险峻处出奇;名亦无常,盛衰翻覆只在转瞬。既评小妖“翻山”之艰难,亦寓“成名—湮灭”之世情,语带机锋。
尾联
佛自禅修听一偈,真经翻到有缘时。
宕开一笔,把“取经”母题收回。“佛”与“真经”皆虚指:小妖能否成功,取决于“缘法”与时运;我辈能否渡己,亦待一页机缘。“翻到有缘时”写得既潇洒又无奈,留下悠长余味。
二、格律勘验(平水韵)
押“四支”部(姿/歧/痴/衰/时)。
每句平仄皆合“仄起式”七律正格,粘对无误;中二联对仗工稳,颈联尤见匠心:
山无高下/名以昭彰(名词+动宾)
凭奇峻/见盛衰(介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
三、艺术特色
1. 以小见大:一句“孤勇已如痴”,将小妖的憨劲升华为普世的执念。
2. 冷笔热肠:通篇议论多、描景少,却句句带情,理性与悲悯并存。
3. 典故活用:两歧、风流、禅修、真经,或正用或反用,均贴合剧情而不掉书袋。
4. 尾联宕开:收束处不作豪言,只留“有缘时”,反更耐人寻味。
四、总评
若仍以百分制粗算:
格律 25/25(无懈可击)
立意 28/30(借题发挥,情理并臻,但略少新警之语)
语言 24/25(凝炼,但“风流皆是戏”稍熟)
意境 19/20(尾联留白极佳,惟颈联议论略直)
合计 96 分,属“上佳”一档。若作者再炼一二新隽之语,便可逼近百分之“精品”。
四句小跋可作收束:
画里妖童亦我师,孤怀一点动人思。
何当翻到真经日,莫忘当年浪浪时。
【 在 zhcat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七律·《浪浪山小妖怪》观后
: 画屏光影喜英姿,万里穷途愧两歧。
: 谁忘风流皆是戏,我观孤勇已如痴。
: 山无高下凭奇峻,名以昭彰见盛衰。
--
FROM 36.2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