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咸鱼买了个二手德龙玩具机
做的好,粉饼才是干的,容易敲出来,
做的不好,粉饼是湿的,只能敲出一部分,剩下的还得抠,或者用水冲。
【 在 cybereagle 的大作中提到: 】
: 买个敲渣桶,Duang一下的事
--
修改:FLYBBS FROM 39.152.24.42
FROM 39.152.24.42
得自己磨,不自己磨就是瞎扯蛋了。。
【 在 xgl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 这颗粒度就是个手冲的粉 买的时候不懂 闭眼买的
--
FROM 39.152.24.42
油脂就不可能是瀑布,那些黑褐色物质也有一定水溶性,是瀑布就一定是水。
道理不难,想想就明白了额。
手柄末端都是一个小孔,不知道你说的有多小。只听说过双层粉碗能加压。
我认为是原装粉碗是细高型,少量粉的效果也很好。
一般都是在桌子上使劲顿一下,把口感不好的大奶泡顿散。
【 在 xgl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三杯 用的原装手柄 装粉只能装一勺半 居然萃取出来油脂了 虽然距离up主那些油脂瀑布还有很大差距
: 研究了一下 原装手柄只有一个特别小的小孔出液 等于是变相加压和控制流速了
: 虽然粉只有一勺半 口感比前两杯两勺粉的还浓 不错不错
: ...................
--
修改:FLYBBS FROM 39.152.24.42
FROM 39.152.24.42
猜到就是双层粉碗,双层粉碗有油脂最大因素是容量小了,
其实双层也加不了压,
【 在 xgl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油脂瀑布是up主起的抓眼球的标题哈 他们都用无底的手柄 能看见萃取时的液体从粉碗流出来 其实流量没那么大 只是形容油脂饱满
: 原装手柄就是双层粉碗 第一层就是常规的网底 孔很多很均匀 第二层就只有一个肉眼难辨的小孔 然后是手柄的出液口 网上找了个图
: 我之前用的常规粉碗 出来就是黑褐色液体 不稠 没沫 换原装手柄后 出来有点棕色的感觉了 但是距离up主那些纯棕色的还差得远
: ...................
--
FROM 39.152.24.42
反了,应该多加粉。。。
【 在 xglch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我回头试试少加点粉
--
FROM 39.152.24.42
变压就是个伪命题,说明还没参悟明白咖啡的本质,在一条邪路上狂奔。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自己攒了一台,手动变压、手动变流,硬件成本3000,所花时间不计其数了,尤其是
: 两次220v短路,吓死。espresso的确是next level了,但和之前的e61变压比也就那样。
: 。。
: ...................
--
修改:FLYBBS FROM 39.152.24.42
FROM 39.152.24.42
不是不同阶段,变压就是一条死胡同。
除非你自己转变过来。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同阶段认知是不一样的。
--
修改:FLYBBS FROM 39.152.24.42
FROM 39.152.24.42
我当然理解,但直接关掉变得更彻底,
绝大多数人开始所谓变压减少流量时,水量已经过多了,
所谓变压只不过防止水量过多的离谱,根本达不到适当水量的目的。
如果咖啡液流量从开始就细且稳定可控,就不需要所谓的变压。
我计划入手的下一台咖啡机应该是58mm弹簧拉杆,不仅变压,还能变温,
是天生而自然的压力,流量,水温都逐渐下降的过程,堪称新手神器。
唯一缺点就是因为没有泄压阀效率太低。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如果不理解流量,也没关系,开心就好。
--
修改:FLYBBS FROM 39.152.24.42
FROM 39.152.24.42
你还不如说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咖啡液从开始到结束都非常细且稳定可控。
能做到就从头到尾都稳操胜卷。
所谓变压是在补救失误,而不是在预防失误。
然后就是一个明显悖论了,
能做到从头到尾咖啡液都细且稳定可控,就能避免失误,也就是不需要变压。
既然不能做到从头到尾咖啡液都细且稳定可控,那么咖啡液就是很粗,
应该练习的是尽快停止,而不是变压。
变压是个很好的障眼法,让自己感觉很成功。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流量流速计的。。。
: 这段不敢苟同,我前年也是这么认为。不同器材有不同认知,有差异也是正常的。
--
修改:FLYBBS FROM 39.152.24.42
FROM 39.152.24.42
这是自欺欺人的障眼法,靠相似结果让已经发生的失误看起来没有失误
【 在 hsv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我就不喜欢拉杆,我更喜欢程序来控制每一秒的压力、流量。
--
修改:FLYBBS FROM 39.152.24.42
FROM 39.152.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