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请教移动硬盘的选购
对,劣币驱逐良币。。。
slc都绝迹了
【 在 Yl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据我和几家NAND厂这么多年合作了解的情况,颗粒远不像公众了解的那么可靠,尤其是3D的TLC,QLC颗粒在高温下的数据保持时间简直惨不忍睹。
: 现在经常是评估寿命不达标仍然硬上,因为上了就有饭吃,不上只能喝西北风,至于翻车那是几年以后的事了。
--
FROM 124.126.183.*
MLC是真耐用……虽然慢点
【 在 dmyk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劣币驱逐良币。。。
: slc都绝迹了
--
FROM 39.106.161.*
没事,修固态的也会有饭吃
【 在 Yl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据我和几家NAND厂这么多年合作了解的情况,颗粒远不像公众了解的那么可靠,尤其是3D的TLC,QLC颗粒在高温下的数据保持时间简直惨不忍睹。
: 现在经常是评估寿命不达标仍然硬上,因为上了就有饭吃,不上只能喝西北风,至于翻车那是几年以后的事了。
--
FROM 39.106.161.*
【 在 DonJ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事,修固态的也会有饭吃
:
固态的问题就是理论上就很难找回数据。
因为, 固态盘有天然的写磨损, 一个块写的次数够了, 就寿终正寝。
而数据保存又常常是不平衡的, 比如, 你的盘能保存10部电影,
每个月, 你会下载5部,你不得不删除10部中的5部的, 经过一年以后,
其中有两部经典的一直没动, 而有两部, 每次都被删除覆盖。
这就导致了严重的写不平衡。擦写次数差了10倍, 如果这样一直持续,
那么有的地方才写一两次, 有的地方就已经写废了。
固态盘为了根本上杜绝这个, 在固件里面就建立了动态的写平衡, 也就是后台偷偷的动态搬家。
也就是把写的少的, 腾出来, 接受频繁擦写, 整体上让每个块的擦写次数差距不大。
后果, 就是不再像磁盘那样, 数据之间逻辑关系和物理关系保持一致。
一部电影的数据, 可能分散在一块盘的各个位置, 一旦保存这个映射关系的位置也彻底物理损坏,
想完整找回数据, 就会变得几乎不可能。
--
FROM 115.17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