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净水器都算下来成本如何?和买桶装水比。
照你这么说,那自来水支管不就惨了,经常出差好久不用。
按理说用自来水就是合格的饮用水,如果没特殊要求可以不用净水器。但是现实是终端自来水达不到直饮或者近直饮标准,必须至少用超滤才能达到要求。超滤通常也得反冲有废水,但是是间歇式反冲,不像RO膜那种一边出饮用水一边出废水。只用PP膜这种说法显然是为了显摆“专业”耍酷玩过头了。
另外,即使超滤也不会影响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和电导率这类的指标。
【 在 gliet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都不是核心问题
: 核心问题在于 家用不可能24小时一直用
:
: ...................
--
FROM 221.216.147.*
自来水持续杀菌是靠余氯吧,净水器在脱去余氯之前的部分至少跟管道一样的抗菌级别。脱去余氯之后的部分,实际上水也没有多少有机质可以供微生物繁殖了,如果还有残余微生物的话。实际上合格超滤和RO膜后应该是近乎无菌也无营养的。
桶装水最大的问题是它跟外界密封不好,饮水器基本没这个问题,最多把出水阀后的那段排空就问题不大吧?
【 在 d1dd 的大作中提到: 】
: 自来水有持续杀菌效果呀,净水器出水没有,这也是桶装水提倡开封之后尽快喝完的理由呀
: 至于直饮标准,本身毫无意义,没记错的话是哪个部的一个推荐性标准,按照欧美对水龙头直接喝的标准,国内自来水达标率高的离谱,反而最近比较火爆的加拿大自来水,八成打不到gb5749的要求
--
FROM 221.216.147.*
你第一句就是把我的观点用反问的方式说了出来,倒好像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没道理的样子。
我就是想问,如果如你所说自来水管道里是合格的,反渗透净水器里的微生物超标从何而来?第一原来的微生物种子就很少,第二,基本没有可以繁殖用的有机营养物质。透壳空降的吗?
【 在 d1dd 的大作中提到: 】
: 水里有机质供微生物繁殖?你想啥呢?水还谈啥营养
: 你猜反渗透净水器出水检测的指标为啥会有菌群超标
: 很多反渗透净水器在出水端加臭氧杀菌,紫外线杀菌又是为啥?
: ...................
--
FROM 221.216.147.*
那你直接告诉我增殖的菌从哪来来的?你说过自来水微生物合格,你也认可管道水里有机营养物质很少。你是不是先得怀疑一下你的前提,然后再来吵嘴?
【 在 d1dd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反渗透膜从来都做不到百分百,知道不?
: 第二,很多净水器,都有出水杀菌,你猜哪来的菌?
: 理论到实际,永远是有一光年的距离
--
FROM 221.216.147.*
所以你是想说,反渗透这个领域你是无所不知绝对行内权威,但事实上你可能只是在行内打螺丝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在 gliet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
: 您是专家
:
: ...................
--
FROM 221.216.147.*
我没说100%啊,我是说残余很少,至少比入水端要少。入水端都是达标的直饮水,那如果净水器出口要超标,得有繁殖的条件,不能无中生有吧?如果说积累,通常RO净水机只会在费水端相对富集,连续排污,并不会一直积累。
对于出水端杀菌工序,我确实不了解内情,觉得不可理解,但是我觉得你是跟我一样不知就里,却觉得自己很明白似的。我现在首先怀疑你说的入水端条件,其次是家用饮水机出水端杀菌的效能和必要性,不排除其他可能。比方,我怀疑有些工业净水设备杀菌有可能主要针对的是杀绿藻之类的,但这个得有光照。
【 在 d1d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跟我炒没有用,很多厂家都在出水端加杀菌工序,总不至于都是傻子
: 所谓杀菌,有彻底杀灭也有抑制活性,鉴于成本和安全,自来水氯的添加量杀菌效果做不到百分百,反渗透膜除菌效果也不是百分百,前面那哥们说工序越多越容易污染,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的,每一道工序都做不到百分百,而长时间不使用都容易导致菌落超标。只不过一般情况下,这个超标也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影响罢了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7.*
FROM 221.216.147.*
说道理,不要摆身份,不然成笑话了。
【 在 gliet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嗯
: 您啥都懂
:
: ...................
--
FROM 221.216.147.*
长时间不用一样的道理吧?没有输入,凭空增殖?那除非进来的时候存的东西是脏的,所以我怀疑你说的前提就对了。
不管是理论还是实际,没有东西可以凭空产生,希望你好好想想。
而且,净水机的杀菌工艺,是不是说的是只有好久不用的时候才用呢?
【 在 d1d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不了解就别说更别瞎猜,本来说的就是长时间不用的情况
: 带杀菌工艺的净水器很多,稍微搜一下就有,当然你可以定义为智商税
: 我就一句话,理论和实际差距是很大的,理论上不会发生不等于实际不会发生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7.*
FROM 221.216.147.*
家用净水器里除氯之前的部分,可能存在固体杂质集聚在滤芯上,比方PP棉粗滤的滤芯会肉眼可见地很脏,但是有余氯消毒,且这些杂质多半是无机的,这个跟自来水支管死角的情况应该类似。按计划更换应该没多大问题。
最后到RO膜过滤级的时候其实也没有多大事,所有东西都除得差不多了且是连续排污的。
最容易出问题的应该是中间那段,除完氯以后的吸附段和过滤段,这里水里有机质含量应该也很少了,但可能长时间吸附或者过滤集聚杂质,这是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就怕氯被吸附,然后被反应耗尽,但吸附和过滤层有足够的脏物能让残留的微生物增殖。
所以,看起来连续使用中或频繁间歇使用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吸附颗粒和滤芯要及时更换或再生,出水端除菌只是作为一种容错措施?应该是不要凑合用滤芯,允许微生物增殖,然后再靠紫外灯之类的灭菌吧?
如果长时间不使用的话,那个吸附剂最好再生或者更新,就不是灭菌的问题了。
更大胆的想法是,干脆取消粗滤后的活性炭吸附,后边来一级精滤,然后到RO级,后边依靠后置活性炭吸附来除余氯。但是RO级得耐氯。说的是耐消毒的氯剂,更接近于耐氧化,而不是说耐盐氯离子。
【 在 d1d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不了解就别说更别瞎猜,本来说的就是长时间不用的情况
: 带杀菌工艺的净水器很多,稍微搜一下就有,当然你可以定义为智商税
: 我就一句话,理论和实际差距是很大的,理论上不会发生不等于实际不会发生
--
修改:MidNiter FROM 221.216.147.*
FROM 221.216.147.*
对啊,我只是业余消遣,你不要来跟我充专业人士装,要装就拿出点像样的货色来,不要出口反倒露怯。我对于自己的专业,总是持开放的态度对待行外人的意见,尤其不会不说事情先来装牛。
【 在 glie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已经输了
: 就像郭德纲说的
: 知识是需要花钱的,我也是花钱学的,也没必要免费给人说 去个论坛讲讲不香么 还有钱赚, 这些人不配
: ...................
--
FROM 221.21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