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主题帖里,各人的看法都没什么问题。然而存在较大分歧,大概就是自身需求还有经历差异导致。我觉得没必要太计较。大家爱用啥用啥,用钱投票就好了。我的情况不一定和楼主相同,因此自身体会和他帖子标题不直接相关。只说我自己的看法。
我的背景就是,我要用无反,我不想投钱,我手头有EF头,我要转接。因此各家无反有什么原生高阶知名境头,不是我关注的点。某些E卡口镜头再便宜,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而即便无反是大势所趋,不代表用户手头的EF镜头突然变成不能用的废铜烂铁。出清换门被新品溢价盘剥,毫无必要。我接下来,只谈EF的全画幅无反转接。
索尼的干活不用转接,目前可能是个优势,但不太多。“转接”,在索尼这里,和佳能是两回事。
无论哪家厂家,单反向无反过渡,镜头生态是个问题。
alpha卡口的影响力不足,对索尼的过渡助力寥寥,那么索尼就得想办法。办法就是向其它厂开放E卡口的技术规范,吸引各方做大镜头市场。它在无反领域敢于争先,几年下来,这个策略凑效。E/FE镜头遍地开花。它已经安全渡过E卡口无镜头可用的阶段。相对的,它在转接a口老头方面不上心,或者说,它不想受前任在a卡口上的历史包袱拖累。a7m3之前的机身a卡口转接,限制得很厉害,半成品水平。对它而言,转接从来不是重点。a7m3之后挤牙膏补完满足一下a卡口的情怀死忠,意思一下就完事了。看它为了解决同一问题,出了LA-EA 3,4,5(1,2号为截幅,忽略)号环,而它们的介绍材料中的苍蝇小字,到现在还是限制处处,这个那个不行。不知道技术限制还是商务原因。
出彩的是副厂转接,特别是转接EF卡口镜头,我很欢迎这种能力。在别家全画幅无反竞品出现之前,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就索尼而言,这不是它能直接掌控的一部分。另外,转接的技术方式就两种,模拟E卡口镜头或者模拟a口镜头。模拟a口的转接镜头,表现稳定,但原厂已经是限制处处,模拟的受前面说的天花板限制,也就那样了。模拟E口的好点,但a7m3之前的机身(特别是a7m1/m2),受板载相位点覆盖面积限制,基本也就是对比度对焦,还不如手动对焦。关于索尼转接的美好记忆,大概是从a7m3开始的,之前的最好不过是EF按模拟a口镜头方式转接,a7r2/r3相位对焦。而入门用户使用的a7r2/m2,相位对焦入门级单反水平,能用。但佳能原厂无反解决方案出来后,立马被比下去了。再好的镜头,对焦跟不上也是白搭。
对于佳能,它家单反镜头群强大,前后卡口协议都是亲生的,策略又有不同。有效转化现有EF客户,是它期望能后来居上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视转接。这方面,佳能比索尼大方多了,转接对EF镜头无限制,即便有,也是某些EF镜头本身的问题,如马达技术特征不能满足无反时代的视频静音渐进对焦要求,又或者镜身防抖无法和机身防抖协同。
半吊子的适马在E卡口上换屁股战术玩得溜,作为电子卡口第一人的佳能照样可以,玩得更好。佳能无反现在镜头少,没关系,转接不是什么有巨大功能损失的事情。镜头群加上了EF镜头,镜头生态好看很多。EF镜头在单反上怎么用,在它家无反上也就怎么用。副厂头使用也正常。不像EF转E的MC-11或其它接环,都是残缺的EF协议逆向,各自理解还不完全一样。别家的副厂头在上面用,可能就是残缺加残缺,变残废。
在a7m3发布之前,全画幅入门级用户转接EF比较好的选择就是EF转FE,可选的机身也就a7m2/r2/r3三种。r2/r3贵,眼部对焦勉强可用,本质上是高分机,转接镜头能否喂饱也是疑问。为了转接买它们,有点行为艺术。a7m2则是惨不忍睹,眼部对焦实际上完全不堪用。另外,不清楚有多少人知道,a7m2的相位点覆盖,只有在画幅九宫格中央的稍大一块,占画幅大约30%-40%面积,点不多,也过于集中,和RP的88%,a7m3的100%,都差远了。
这个也是跟索尼的机身策略——总是发布中高端机器,拉高价格上限,中低端市场靠过气旗舰下沉补位有关。也就是说,索尼从未认真考虑入门用户需求。在EOS RP,或者尼康的专门针对入门市场的机器发布了几年的情况下还是这样,我只能说索尼志不在此。旗舰机胜在全面,但过气旗舰机降价到和特别为入门市场设计的新竞品对位的时候,就显得过时平庸,毫无亮点。转接党在a7m1/m2时代勉强还能跟得上,a7m3后,索尼转接堪用的产品渐行渐远,要跟上就很吃力了,要为很多转接镜头根本用不上的功能买单,没必要。要么就出清彻底入E卡口,要么就及早跳船。
回到楼主标题,作为普通分辨率通用机型,a7c及它的兄弟a7m3,全面比较,肯定比RP好。RP腿短,无机身防抖,对焦性能稍差,相位点幅面覆盖率只有88%,未到a7c的接近100%,视频拍摄等等,缺点列表很长很长,这种差异,投射到二手市场,就是RP 6k对a7c 1w,a7m3 9k价格,买家们智商都在线。但EF转接党要不要上,见仁见智吧。毕竟索尼机器,EF转接水平就那样了。同时,RP比a7m2好,从相位对焦点覆盖,眼部对焦支持,到触摸屏,好太多了,二手价格6k对4k。1.60版本的RP的EF镜头转接表现轰杀4.01的a7m2。
楼主问出这样的问题,我很能理解。因为如果用户还要跟E卡口普通分辨率产品线,索尼给出的升级路径就只有这条。入门用户一眼就能望到几年后了,除了索尼会不会,何时(按以往经验是a7m3清货差不多,要降等给a7m4让路的时候)会给a7c升级固件,打打鸡血有点悬念,毫无波澜。EF转接党就别纠结了,早作决定吧。如果决定留着EF镜头,回归佳能是更好的选择。花少钱办大事。
我作为消费者,唯一对品牌有那么一点主人翁精神的,不过是希望自己不要上了沉船,资产折旧不要太厉害。除此以外,都是工具,哪家能以合适价格满足我的要求,选哪家。感谢楼主此帖,把我的目光重新吸引到RP上面。我详细了解>=1.30的RP表现以后,迅速出掉a7m2和mc11,换RP。很满意。初步实现拍人指哪打哪,视频也有相位对焦,即便是用副厂EF镜头。只遗憾自己当初因为RP的发布表现不佳,不再关注,凑合着用a7m2,浪费了几年时间。
题外话:相机厂家习惯错位竞争,无反也不例外。尼康也有和索尼错位的机器。不过我对尼康的产品不熟,只因兴趣对fringer-nz略有了解,因此这里不提尼康。欢迎补充。
【 在 Naory 的大作中提到: 】
:
: 用索尼真干活的不需要转接,有大把副厂头可用。
:
: 这个是索家的优势
:
#发自zSMTH@Redmi Note 7
--
FROM 113.1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