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谈谈显示器和蓝光伤害 (转载)
其实没那么多未知
从原理上说,对于目前最主要的危害:对视网膜、黄斑甚至角膜细胞的损伤,蓝光比其他可见光更“危险”这个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因为蓝光光子能量高,卡在光电反应即电离辐射的临界点上,理论上是可能引起一些很弱的化学键发生变化的,虽然远远比不上紫外线,但肯定比其他波段的可见光"危险"。
但是这个东西你还是得看剂量。太阳光谱你也能百度的到,其中蓝光比例本就不低。你对比一下晚上关灯以后屏幕能够照亮的区域和白天自然采光下室内的照度,差了不只几个数量级了。相比阳光,屏幕那点光亮里的蓝光有那么大危害么。
相比屏幕,照度高的室内照明灯过滤蓝光倒是重要一点,但是这个非常好解决,质量合格的低色温灯即可。顺便说一句,过去的那种日光灯和节能灯,由于是荧光激发,蓝光和紫外线比例很高,危害比现在的led大多了。
技术方面的东西其实很好求证的。你前面文章里面提到的标准化委员会那家单位,是真做了相关研究的,但是你知网查一下就知道了,他们主要针对的是照明设备而非显示器材。目前
造成眼睛物理损伤结果的动物实验都是大剂量、长时间照射,而且媒体不提的是,这种剂量下其实白光或其他波段可见光同样造成了视损伤,只是低于蓝光而已。这明显是照明的亮度而非屏幕的亮度。
至于视疲劳,色差的话,耐人寻味的是,你要是百度一下那家单位的负责人蔡建奇,还会看到他认为防蓝光眼镜造成色差反而会加剧视疲劳。而屈光不正的问题,你可以看一下这篇综述,[1]王晓慧,李志坚.短波蓝光对眼部损伤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21,27(01):116-120.搞笑的是,它虽然在文章最后拿出一段强调了缺少户外活动、长时间屏幕阅读会对视觉造成负面影响(这都是废话吧),但是后面引用的文献却显示,国外的动物实验表明,短波蓝光因为聚焦位置靠前,会抑制豚鼠的眼轴增长和玻璃腔的生长,长时间短波蓝光照射后可导致近视逆转。
【 在 cokebear (可乐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太阳光谱我个人觉得地域差别应该并不会有太大差别。海拔高水汽少可能紫外线多一些。
: 由于高频蓝光是否现在影响健康,还是未知,所以厂家也比较谨慎。作为激发光源,限制多了可能也会影响色域。不过前一阵明基还真从硬件上做过。
: “这类滤蓝光不再是从软件上解决,而是从硬件上着手,在屏幕上的一个个小灯珠上包裹滤蓝光浮层,这个浮层会滤除高能短波的有害蓝光,使蓝光的尖峰峰值从430-450nm向右移动到460nm左右,可以有效减少400-450nm范围内的蓝光强度。这种从硬件着手的方式,在滤除有害蓝光的
: ...................
--
修改:Eatman FROM 112.225.61.*
FROM 112.225.61.*
其实我也查不到实验数据
但是屏幕的总光通量肯定要远低于我们平时眼睛接受到的日光与照明光亮。照明和日光条件下,不管是直射还是漫反射,进入眼睛的光和直接照射的光都是同样的电磁波,没有什么区别。你晚上把灯关了,就算是led大电视,屏幕能照亮的区域和亮度也远低于开灯和白天。
【 在 cokebear (可乐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部分我认同,但有一点我持不同意见,就是对比阳光这个。我之前的帖子有如下举例。
: 人一般呆在室内或树荫下,并不能忍受一直在日光下。相当于在漫反射的室内。一般
: 办公场景的环境照度只有 500lux,1个lux是在1流明光源在距离1米的1平方面积上的量。我
: ...................
--
FROM 112.225.61.*
我跟你说的其实是两个概念,牵涉到一个光的聚集度的问题。
不过你可能是对的,对眼的损伤不能忽视这个因素。一个灯可能很昏暗,但是如果直视灯管还是会觉得刺眼。
【 在 cokebear (可乐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白天,室内,我放一张白纸在我的显示器旁边,如果能调节我的屏幕白色画面的亮度,达到或接近那张白纸一样的亮度。由于显示器本身几乎不反光。那一个是led光源导致的,一个是太阳光。那led给我眼睛的照度和太阳光就没什么太大区别啊。
--
FROM 112.225.61.*
但是这个东西吧,就跟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一样,还是得看剂量,得定量分析。
蓝光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大量存在我们无时不刻都在接触,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对于眼发育和节律调整,蓝光都是必要的),真的没有必要太过恐慌。
随着led普及,现在蓝光相关的研究也已经十多年了。估计就跟手机辐射致癌一样,几十年后也是一句 宁可信其有 吧
【 在 cokebear (可乐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看显示器,相当于近距离直视一个面光源,对眼睛来讲,光效率很高,对眼睛的照射强度并不比屋里的漫反射日光低
--
FROM 112.225.61.*
我是上学的时候选修过稀土发光方面的课,虽然忘了七七八八了,但对这些东西有那么一点
定量的概念,所以直觉上就觉得蓝光不会是什么大问题,蓝光光子作为电离辐射能量太低了
【 在 doubleback (doubleback)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这个问题这么多争议,那我肯定宁信其有,这不是迷信,是审慎的态度,毕竟眼睛太重要了,我们一天又有那么多时间看屏幕。没有可能等几十年以后确切的结论出来。具体到显示器的选择,在不引起更强的视疲劳的前提下,我肯定选择低蓝光显示器,最好eink能发展到可以做
--
FROM 112.225.61.*
我们现在觉得led很廉价,但其实led已经是量子力学的产物,蓝光led可是拿了诺贝尔奖。物理世界毕竟有限制,技术进步不是想了就有的。
另外就是厂商虽然喜欢炒作概念或迎合消费者,但是他们并不真觉得光谱曲线有多不理想,毕竟屏幕蓝光伤眼这个事情目前就跟手机辐射致癌、转基因害人差不多的等级,理论上并不支持,实验得不出结论。
照明的蓝光问题现在靠前面提到的过的一些手段其实已经解决了。在屏幕的问题上,如果是背光类的屏幕,就是lcd,白光或是其他光源前面覆盖一层液晶膜,显示效果是有先天缺陷的。而oled或未来可能的无机点led等类似的点阵屏幕才真正能提升显示效果的上限。但是,只要是三原色系统,就必然或多或少有蓝光超量的问题。而不用三原色,就要使每个微小点光源的频谱能够精准连续变换,那恐怕就得靠魔法了。
【 在 cokebear (可乐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觉得现在有些护眼台灯的光谱已经做得跟自然光很接近了,但液晶的光源还停留在wled这种。既然厂商觉得光谱曲线不理想,去搞减蓝光这种功能,为何不在光源本身上首先改进,不知是不是成本的问题。
--
FROM 112.225.61.*
这个跟价钱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只要不是买山寨杂牌,现在哪个显示器不声称自己有防蓝光功能,哪个手机没有防蓝光模式,哪个正规厂商的主流显示器没有声称通过所谓tuv或其他机构的认证?
【 在 doubleback (doubleback)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感觉,这几位很执着的兄弟其实就是想说,在显示器上多花钱就是智商税,只是没好意思直说。他们没明白的是,性价比并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唯一尺度。哪怕我为一个心里安慰买单,也不是没价值的。何况多花几千块就可能规避一个后果很严重的风险,哪怕概率极低也值得,因为
: 再说了,同样是Dell显示器,我自己的就比公司的廉价货看着舒服,更不容易视疲劳,这钱花得太值了,我唯一后悔的是,应该买个更好的。
--
FROM 112.225.61.*
辐射伤害不是你想的那样。直视强光源伤害眼睛,是由于眼球聚光后的热效应灼伤,而非光电效应。这种伤害的情况与电磁波强度有关, 与频率关系不大,一般家用人工照明和屏幕到不了这种强度。剩下的危害在于电离辐射的光电效应,这与电子能级跃迁需要的光子能量相关。只要光子能量(e=hv)不到临界点,辐射量高到能把人烤熟也难以引发光电效应。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紫外线以上的辐射被称为电离辐射。你可以百度一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每一种有机物化学键的转振能级都是一定的,基本都在紫外段,所以紫外线能杀菌、消毒。这也是为什么频率低于红外线的通讯微波辐射伤人缺乏理论依据。阳光中的紫外光也对人眼伤害最大,大部分会被玻璃体吸收(这也是导致白内障的一大因素)。但是仍会有部分紫外线进入眼底,这才是导致老年性黄斑病变的最主要外源因素。
蓝光的能级相比其他可见光是高,体内复杂环境下理论上可能会影响个别极弱的化学键,所以蓝光被认为是有"毒性"的。但是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蓝光本身远低于大多数有机物化学键能被破坏的频率,它对眼睛的影响跟阳光中的紫外线比相差不止几个数量级。绝大多数生物进化这么多年,将可见光段,当然包括蓝光在内,作为眼睛的可视区域,蓝色还是视锥细胞最敏感的颜色之一,不是没有道理的。可以明确的说,如果考虑紫外线因素,阳光对人眼的伤害要远高于led屏幕。你们总觉得现代人天天盯着屏幕,实际跟人生一半时间无时不在的阳光相比,屏幕那点蓝光算什么呢。
【 在 cokebear (可乐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用手机致癌类比不合适,而手机的功率摆在那,引起疾病本来就没有先例,所以只能是遐想
: 电磁波谱是连续的,380-700nm是人眼可见的,再低于380nm是紫外线,只是人眼感光细胞感觉不到而已。而我们知道紫外光能量已经高到可以致病和杀菌了。如果显示器光源,以很高的蓝光比例,每天8小时照射人眼,是否有累计致病风险。那至少不能排除可能性,那对于眼睛这么重
: [upload=1][/upload]
: ...................
--
FROM 223.78.154.*
只有蓝绿红,没有过渡色。因此显示颜色的时候,蓝、绿、红任一单色光的比例肯定要比连续光谱高。
【 在 cokebear (可乐熊)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原色系统为什么必然有蓝光超量问题
--
FROM 223.78.154.*
一方面是因为复杂环境下转振能级是一个范围。过渡金属的吸收峰有部分也在可见光内。
体内太复杂,我也不是特别专业。目前看研究,一般认为高强度蓝光是有一定的伤害的,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机理是啥。
【 在 eamon (伊蒙|凹凸贞洁党)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一共就那么点元素,还有什么未知的“极弱的化学键”?
: #发自zSMTH@YAL-AL10
--
FROM 223.7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