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当年推插座新国标时,没把三孔插座改了,错失了最后一次机会
英标就是个头唬人,铜片松垮了啥也不好使。我去香港的时候就遇到,插上去就掉,只好找个纸盒子支撑着,个别港版电子设备的充电器和插头,包装一打开都拿出来扔了。
早年去英国也是,牢靠程度一般般,又占地方又费材料,没什么可取之处。
【 在 FLYBBS (空手套白狼) 的大作中提到: 】
: 英标的大插头真是怕了,其实更容易松动,也不知道英标怎么想的。
: 别看那么大个,比国标还不紧固。
: --来自微水木3.5.11
: ...................
--
FROM 180.90.154.*
容易积灰。外观看起来也不平整,好好的墙面上几个原坑。
【 在 FLYBBS (空手套白狼) 的大作中提到: 】
: 欧标是安全,但整体太厚了,特别是插座。
: --来自微水木3.5.11
--
FROM 180.90.154.*
如果真的改类似美标两插兼容三插,随便吆喝几声两三插兼容的巨大优势,分分钟全换过来了。不知道多少人早就想把八字线扔了。
【 在 zhaoyi821103 (ShenzhenXiaoyi) 的大作中提到: 】
: 新国标只是明确标准和改防触电板,市面上巨量流通的三插必然要兼容,不可能报废,那是巨大环保浪费
: 就算你不报废,新国标你也卖不动,因为很多都是旧款八字三插,包括很多家里面旧装修,市场行为会选择不买新国标插而买旧款,那你这个国标不是废了
--
FROM 180.90.154.*
有一段时间有点两插尾部是有一段绝缘的,就是防止半插触电的。后来很少见了,可能也是极低概率时间,反而是安全门更重要,最新国标强制增加。如果不在兼容欧标圆柱,安全性会更进一步。
【 在 moudy (moudy) 的大作中提到: 】
: 尾大不掉了,不过现在这种地线两边加一个两孔的形式也算是可以了
: 现实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紧固性。插头容易掉出来。半插不插的时候还能接触到通电的铜片
--
FROM 180.90.154.*
靠那三个方柱子怎么可能。为了方面插,不可能公差很小的,再说了插头是长方柱,插座不是长方槽啊,就表面是个方孔,最终就是得靠里面的铜片夹持。铜片一旦松垮,照样掉。
【 在 sosei (fss.sosei) 的大作中提到: 】
: 质量不行啊,
: 公差小的话,3个那么长方柱在方洞墙壁不会掉下来
: 显然你遇到的是公差控制的太差了
: ...................
--
FROM 180.90.154.*
根本原因是那个年代遍地两插,没有地线,如果像现在每个插座插排都有地线,自然不会那么干了。采用类似美标的三插插头小,面板轻松上两个三插。
【 在 moudy (moudy)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说的还真是有道理
: 可以把地线掰平插进去。我小时候家里就有一个地线掰平,两脚拧平行的三项插头,就为了接两插
: 欧标用插座形状限制三插进两插。所以欧标电器里有一种大功率两插电器,插头是两插但形状是三插的,就是限制用户必须查到三插插座里去。满足功率要求
: ...................
--
FROM 180.90.154.*
你都不看看国标这样表面平的插排不管不顾没几天脏成什么样了。
【 在 moudy (moudy) 的大作中提到: 】
: 墙面上的积灰不是问题。接线板就更不是问题了
: 欧洲好多人家还在房子外墙装插座呢,每天日晒雨淋的,积灰要是问题会有这操作?
--
FROM 180.90.154.*
同样道理啊,家买好牌子国标十年也不会松弛。宾馆经常配的就算是品牌,也架不住客人天天换天天乱插拔。最先松的就是大万用口。
【 在 sosei (fss.sose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住的地方用的便宜货
: 自家装修当然买正经牌子,磷青铜十年也不会松弛,孔的公差也很小
--
FROM 180.90.154.*
国内主流是接线板。墙插直接转的也有卖的,但那玩意不太稳当。
【 在 FLYBBS (空手套白狼)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是木头房子,自己加也不贵。
: 主要还是标准和效率问题,
: 就算人工贵,美国好像每面墙上都有插座,面积大的每侧一个。
: ...................
--
FROM 180.90.154.*
它电流高是因为电压低一半呢。线和铜片不得不厚实。
【 在 FLYBBS (空手套白狼)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才突然遇到一个深层次问题。
: 就是美国标准高,插座起步就是15A的标准,所以能插两个三孔电器。
: 插座不够用再加上一转三或二转六的插座,就足够用了,一般也不会超负荷。
: ...................
--
FROM 180.9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