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重拾光存储,谈谈体会
摘要:
我花了接近三个月时间把20多T的数据集备份到蓝光上。近日才完成。初步结论就是蓝光还有实际意义。方案可行性在于成本,包括用户的精力和盘片成本。分享一下体会。
背景介绍:
本人过去经常刻碟,从CD-R到DVD-R,来达成存储梯次化,节省硬盘空间占用目的。仅限于数据光盘,对刻录音乐CD或者视频DVD达成影音享受无兴趣。就我个人经历,光存储在普通家庭环境存储是比较稳定的。一路留下来的光盘集,自己刻的、来自正版软件或者娱乐内容供应商的,只要不是盗版商烂碟,或者自己刻出来时校验已经不是全绿的盘,只需收纳好,比如放碟本,十几年后拖出来还能流畅读取。
“光存储介质稳定,刻完就不用特别精细存放”,是蓝光备份方案的核心价值。除了这个表述或者说唯一优点,剩下的全是缺点。因此,如果对这个表述有怀疑,甚至个人经历和这个表述冲突,那么折腾光存储纯粹是浪费时间。
当年我放弃光存储,是因为DVD的容量完全跟不上我的硬盘上的数据规模增长。而那时刚出现的蓝光,单碟25GB,介质和驱动器太贵,经济性极差。5倍DVD单面的容量,依然是跟不上发展。光存储的最大问题,就是用户必须把数据集划分成能不大于光盘容量的一个个文件集合,不能多(超刻是末路),也不能少太多(浪费)。当然,可以借助类似tar(这个当初就是为磁带备份,类似零散介质场景而生的)之类的分卷打包软件。分卷这个事情耗费个人精力会少一点,但是需要临时硬盘空间放tar分卷,不能直接把文件刻进光盘,且多了一个容器层,也不方便直接查看包内的单个文件。总之就是容量太小,额外的事务性工作,包括建立光盘目录索引文件,太多太费劲。企业可以用光盘柜之类的,服务器缓存数据,多刻录机,自动划分,机械臂之类的降低用户工作量,但家庭用户,只有1-2个光驱,一切靠自己。
发生的变化:
让我重拾起光存储,使用蓝光备份的变化就是,几个月前我发现,国内某光盘厂暴雷,大量的BD 100GB,8块钱一张在卖。还有一堆配套的拆机刻录机供应。经济效能提上来了。如果按目前市价30-40元一张BD 100GB,对我毫无吸引力。至于即便没暴雷货,已经白菜价的25GB,就如前面说的,容量太小,浪费用户精力。具体的软硬实施细节就不展开说了。如果有人有兴趣,后续再详细讨论。
正如我一向说的,本地存储方案都是辛苦体力活,繁琐而技术丑陋。具体到刻光盘,大概步骤就是,文件分组,编制目录,刻录,校验刻录内容(质检),收纳。
分享一些时间数字,不计所有需用户介入的事务性工作,刻录一张BD100光盘,平均4速(约18000KB/S),耗时100分钟。如果启动defect management(请自行了解),写速减半,要200分钟;后面加上刻录文件和源文件md5对比,加上60分钟。也就是说,包含质检(个人认为备份刻录必须做),不开defect management,要2.5小时一张;开DM,4个多小时一张。
我前期不清楚刻录质量,开DM,到了后面对质量有个大概的认识,把DM关了。工作日一天刻三张,早上出门前开始刻一张的任务,晚上到家刻一张,临睡前开始刻一张的任务。周末在家可能多一点,不在家就少。没有机械臂,只能人工介入。因此,最后完成大部分数据的刻录备份,和计划差不多,三个月,平均每天3张。
体会:
刻光盘是很麻烦的事情,但能有效补上我除了磁盘阵列以外,数据冷备份解决方案的缺位。某些删掉可惜,但我暂时没想起能怎样利用的次级媒体数据,比如各种下载的视频,比如新闻视频摘录,各种监控视频,和记录路过的城市风貌的行车记录仪视频,一直待在硬盘上,不断为它们扩容,不现实。放光盘正好,即便它们有可能在刻录以后,除了日常抽检,再也不会再读了,直到可能成为未来的考古发现。光盘备份的问题,除了刻录麻烦以外,就是速度慢——刻录慢,读出也没多快。幸运的是,刻录是重IO活动,一个机器挂几个刻录机同时开刻,对刻录出高质量的盘片毫无帮助,但多光驱读取没问题。我已经在一个第三方购买的标准光驱上测试验证,刻录的光盘Linux/Windows可读,不存在什么独家非标,需要特定品牌特定型号读取的情况。按现在光驱的新货供应,以及电子垃圾贩子的给力程度,读取设备起码还有10年的供应期。后面,就看什么时候,多媒体内容供应商抛弃光存储介质,不再作为消费品流通手段,全面拥抱流媒体了。
目前方案盘片的经济性,由一家暴雷企业的产品支撑。它的这些贱卖存货的质量稳定性,是重大不确定因素。因此这个方案的可持续性,也只是我的一种乐观预期,不代表任何背书保证。到我的数据产生速度发生突变,比如我开始拍4K视频,蓝光备份会再次脱节,那时候再想有什么更好办法。我还是对机械或者固态硬盘放冷备数据,定期通电检验的做法,觉得不是很舒服。至于磁带,完全就是需要精细存储,企业专用产品。只要略看一下黄鱼上的物品介绍,磁带的粘连,断带之类不好的回忆,又会从记忆深处浮起来。
总的来说,蓝光备份还能用,特别适合不太会再次编辑的照片和视频内容,至于是否适合家用,或者适合无经验初哥,不好说。
谨以此帖贡献给DvdZone板。
--
FROM 119.130.154.*
不建群。至于长期存储经验,去企业机房里,啥都有。
【 在 kayka 的大作中提到: 】
: 支持楼主,希望楼主建个群,分享长期存储经验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5 Pro」
--
FROM 119.130.154.*
只有读,没有写。我手头还有几张威宝的DVD-R没用完。
磁带有断带粘连等问题,读取设备更是没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觉得能搞定的家庭用户,可以上。容量大,连续性强,哈哈哈。
【 在 zhangwei108 的大作中提到: 】
:
: 曾经刻过不少DVD盘,五年后很多读写出错了,或许磁带更靠谱些?
: 【 在 Dazz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摘要:
: : 我花了接近三个月时间把20多T的数据集备份到蓝光上。近日才完成。初步结论就是蓝光还有实际意义。方案可行性在于成本,包括用户的精力和盘片成本。分享一下体会。
#发自zSMTH@Redmi Note 11
--
FROM 113.115.59.*
现在用的蓝光,不是DVD。当然,早年用DVD染料技术搞的LTH蓝光盘,和DVD在持久方面没区别。
【 在 zhangwei108 的大作中提到: 】
:
: DVD那层薄膜稳定性不行的,老化的厉害,磁带还稳定性强不少的,当然得是专门的磁带
: 【 在 Dazzy 的大作中提到: 】
: :
: : 只有读,没有写。我手头还有几张威宝的DVD-R没用完。
#发自zSMTH@Redmi Note 11
--
FROM 113.115.59.*
1.它的优势在于比机械硬盘稳定,这是唯一优点。
2.速度慢是意料之中的。
3.是否玄学,看用户存储环境。如果有兴趣有能力,做衰老测试。定期检查很重要。
三个月半年抽检,我觉得比较妥当。抽检有异常,就应对呗。备份方案又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10年展望,不等于五年十年不闻不问,到末段再来总结回顾,表达庆幸或者悔恨。
【 在 cha 的大作中提到: 】
:
: 8元/100GB
: 也就是80元/TB
:
: 1、经济性方面,面对机械硬盘,没有优势啊
#发自zSMTH@Redmi Note 11
--
FROM 113.115.59.*
具体的我没有,光盘租赁公司或许会有损毁率方面的情况统计,但那种使用环境,比家庭收纳严苛,不全是光盘稳定性的事情。
蓝光光盘的低速也不可能支持如硬盘的全面scrub。但抽检,还是可以满足的。所以我就是说"用户个人经历",不打算说服谁。
如果用户觉得这个表述存疑,比如存储环境不适合,又比如是数据特性不允许,如数据库,那就不要考虑光存储。
娱乐业和计算机业界此前对光盘的大规模应用,也算是一种信心支持。
光盘类似bit riot对光盘的整体读取基本没影响,特别是视频和图片内容。不是全得全失。
机械硬盘比蓝光光盘脆皮,不难理解。
机械硬盘读写一体的,存储高密度,有机械部件,能坏甚至导致全失的地方比蓝光光盘多很多。
至少,断电存放半年的硬盘,我对它的信心,不如收纳半年,收纳前界面检测全绿的光盘。
硬盘的优势在于时刻通电,加入阵列。
【 在 cha @ [DigiHome] 的大作中提到: 】
:
: 【 在 Dazz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标 题: Re: 重拾光存储,谈谈体会
: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Nov 4 18:50:32 2024), 站内
: :
#发自zSMTH@Redmi Note 11
--
FROM 113.115.59.*
有满足我要求SLA的云存储,很贵的。
没SLA的玩具,我不需要。
我不打算在家里搞什么磁带机,带库。满满的恶劣回忆。我的个人经历不容许我这样花费时间和钱。
【 在 iwannabe @ [DigiHom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同是离线存储,磁带机+带库比光盘性价比稳定性甚至便利性要强多了
: 甚至我觉得你还不如弄个云存储的离线存储,价格也有优势
:
: 【 在 Dazzy 的大作中提到: 】
#发自zSMTH@Redmi Note 11
--
FROM 113.115.59.*
我不看好,或者和个人用户没啥关系,大数据中心专属。bd100现在需求支撑是4k uhd,文件光盘需求是附带的小众分支。如果都走流媒体,盘片和光驱都不生产了。
【 在 huzq @ [DigiHome] 的大作中提到: 】
:
: 現在好像出現一種在玻璃裏面刻錄數據的新技術,據說容量更大,讀寫速度更快,或許能拯救大數據量需要備份的用戶,就是這種新技術不知猴年馬月才能量產。:-)
:
: 【 在 Dazz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摘要:
#发自zSMTH@Redmi Note 11
--
FROM 113.115.59.*
我原帖说了读取设备供应的有效期,跟产业相关度很高。另外,定期抽查也可以反过来测试读取设备,遇到错误太多的情况,那就得调查是盘片,还是读取设备有问题了,查因应对。
【 在 huzq @ [DigiHome] 的大作中提到: 】
:
: 用盤片備份還有一個問題,多少年後去哪裏找一個還能正常工作的光碟機?:-)
:
: 【 在 Dazz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不看好,或者和个人用户没啥关系,大数据中心专属。bd100现在需求支撑是4kuhd,文件光盘需求是附带的小众分支。如果都走流媒体,盘片和光驱都不生产了。
#发自zSMTH@Redmi Note 11
--
FROM 113.115.59.*
本地存储就是体力活,技术细节丑陋,但用户有自己的特定需求时候,就是一堆烂方案当中挑不那么烂的那一个。
就没有什么安枕无忧,一劳永逸的说法。巡检,抽查少不了。工作量相对多还是少而已。
【 在 huzq 的大作中提到: 】
:
: 感覺還是太折騰。:-)
:
: 【 在 Dazz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原帖说了读取设备供应的有效期,跟产业相关度很高。另外,定期抽查也可以反过来测试读取设备,遇到错误太多的情况,那就得调查是盘片,还是读取设备有问题了,查因应对。
#发自zSMTH@Redmi Note 11
--
FROM 113.1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