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有的电子表误差很大
一直在降低成本呗,早些年的RTC甚至会用油浴的方式进行多温度点校准;
再到后面就单点随便校准一下就行了;
再往后甚至有用内部振荡器在下线的时候大致凑活一下,上线的时候再用网络授时的;
【 在 ptc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记得几十年前电子表刚上市的时候是以计时准确作为主要卖点的,十几二十块钱的走私电子表都很准。
: 现在我发现,很多都不准,例如,温湿度计,行车记录仪,轿车自带时钟,一个月就能差出好几分钟,必须经常调表。
: 这是一直就是这样,还是技术倒退了?
: ...................
--
FROM 110.187.244.*
差不多这个意思,但是这个和频率无关,高频晶振一样很准,用小数分频一样可以得到平均起来很准的低频钟,用来记时是绰绰有余的;
主要问题是为了省xtal的钱,直接用内部rc振荡器之类的玩意儿,误差温漂之类的东西直接就从10ppm量级飞到1%量级去了;
更合理的玩法也不是从高频分到低频,而是做一个低频常在钟,用pll弄出来高频给mcu核用;
【 在 nlgdczm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青觉着用32k的晶体,或者用芯片内部的lc或者rc震荡器做的rtc,只要频率在32.768k,多少ppm的频偏也不会导致一个月分钟级别的偏差。
: 倒是很有可能用的单片机是10m或者26m或者25m这种非32k倍数频率的,需要用内部16位的计数器来分频做一个接近32.768k的频率的,存在固定偏差,就会出现分钟量级的偏差。
--
FROM 39.144.142.*
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再解释的更详细一下吧;
XTAL和RC的原理上的差异就确定了他们的精度是天差地别的,
常规意义上的精度主要有两种,常温下的初始精度,以及随着温度/电压或其他外界环境
变化的偏差;
而这两种精度,XTAL都是碾压内部振荡器的,不是几倍几十倍的碾压,而是至少若干个
数量级的碾压;
最一般的用于RTC的32.768K晶振的初始精度都最多20ppm的误差,温度偏差更是低到0.0
xppm/摄氏度;
而内部RC的初始精度一般就做到0.5%量级,温度偏差也就几十ppm/摄氏度的状况;
如果发现一个月几分钟的偏差,大概率就是没有用正经的xtal osc;
至于你提到的倍数分频的问题,业界有非常常规的小数分频解决方案;
如果我有一个26M的高频晶振,频率精度是OK的,26M/32.768K是793.457除不尽,看起来
好像没法没法出来一个32.768K的时钟;
但是这个32.768K的时钟只是用来计数的,并不care jitter什么的东西,完全可以再79
3和794两个分频比例之间来回横跳,凑出来一个793.45703125的看起来精确的分频比;
【 在 nlgdczm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青觉着用32k的晶体,或者用芯片内部的lc或者rc震荡器做的rtc,只要频率在32.768k,多少ppm的频偏也不会导致一个月分钟级别的偏差。
: 倒是很有可能用的单片机是10m或者26m或者25m这种非32k倍数频率的,需要用内部16位的计数器来分频做一个接近32.768k的频率的,存在固定偏差,就会出现分钟量级的偏差。
--
FROM 118.1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