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科沃斯扫地T8要尝鲜的
贴个jd科沃斯t8 power的评论吧
我想表达的就是新技术有时候是双刃剑,没成熟之前,各位还是别争当小白鼠
[购买8天后追评]
目前扫了一圈儿,最不能接受的是很多地方他竟然试都不试就放弃忽略了。 然后我大概
研究了一下,应该是true detect的坑。 True detect 3d 开启后识别障碍物的能力会增
强(但也做不到零碰撞),但同时带来了问题:比如沙发底下它就不进了(离地高度11
厘米,关闭这功能就会进去扫),厨房和厕所门口的过门石台阶儿,不到2cm,他直接就
不过了,关闭这功能后会努力的越障。 希望工程师能优化算法,调整一下对于障碍的判
断阈值。 另外强力拖把的噪音很大,换普通拖把能好些,但我觉得总体上也是不属于安
静的(参照物是之前用的石头t6)。 另外我想不明白的是,强力拖把竟然只能用一次性
拖布。。。 另外APP的连接过程不如米家的方便,第1次失败了还得手工连接热点。 清
扫的质量还可以,整体体验一般般吧。
--
修改:cokebear FROM 218.79.59.*
FROM 218.79.59.*
差评每个产品都有,不足为奇。但jd上T8power这类的评价还不少,比如窄道不进了,落地窗帘下面不扫了,沙发肚不进了,2cm的台阶不爬了,问客服一律都是把结构光功能关掉可解决,事实也是如此。
这说明你一直鼓吹的T8power的结构光,就是个毁誉参半,根本还不成熟的东西。你自己尝尝鲜就好了,把这个吹上天就不必了。
【 在 wangstone (王二)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t8好评率98%,t7 96%,需要的话我帮你贴t7的差评贴上来,保证不重复的。
: t8是目前所有机型里几乎清扫覆盖率最好的。因为异性曲面也能贴着扫。障碍物是先沿边扫了再扫中间。
: app里面就有可以查看覆盖比例的地方。另外两个边刷也比某些公司设计得好,实在贴不到的地方靠边刷也能扫干净。非要举特例真没意思。你要说11cm不进去扫,那还真不如看看某家的机器有多少卡在沙发底下的。。。
: ...................
--
修改:cokebear FROM 218.79.59.*
FROM 218.79.59.*
你的逻辑很奇怪,我说你推崇的t8power结构光不成熟,你就拼命说t7差评多,什么逻辑
,比烂么。我并没有说t7就好啊,我可不为石头站台
【 在 wangstone (王二)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了满足你我专门去看了下,一共十个差评十个中评,其中遇到这两问题的加起来就2-3个。家居环境很复杂,各种奇怪的情况都会遇到,举特例没意义
: 看看我下面的截图,什么1cm台阶卡住之类的,是不是说明某司用了四年没换的技术还是不成熟?我不这么认为。只是举例说明你这种说法不靠谱。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upload=3][/upload][upload=4][/upload][upload=5][/upload]
: ...................
--
FROM 218.79.59.*
jd的东西,首发我从来不看什么评价,只看追评,知道为什么,因为首发时,好评都是
可以返e卡,返礼品,所以都是好话,但有些人拿了礼品后,可以在追评里添加真实感受
,这些我倒是会认真看
结构光这种早在kinect 1代上就有的技术了,无非就是成一个红外深度图而已,想得到
近距离的障碍物描述。不过环境很复杂,比如落地窗帘下面,由于检检测到窗帘,所以
就远离了,但传统的lds+近距离碰撞型的就不会被这种软质窗帘影响。窄道的问题也是一样,当结构光精度小于碰撞检测时,必然判定不够它进去,所以就漏扫。
所以这些本质上结构光必然会碰到这种问题,这个是先天的。怎么解决,只能用可见光摄像
头判定这个是窗帘,而不是墙墩,否则这个墙角必然漏扫。但结构光只有红外深度图,这
个无解,只能再加可见光,或者通过大量优化判定,这个就不容易了。而且可见光识别现在就是个笑话,而且现有的方案不可能有深度学习方案,就拖鞋就有几百种啊,不上深度学习根本白给。所以我也能理解为什么t7 pro要上双目,想兼顾距离检测,但最好是都加上,但不经成本做不了,多传感器融合优化的工作也是遥遥无期。
所以我觉得传统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可靠的。这些加摄像头的,无论可见光,还是红
外光,短期内都是噱头。
【 在 wangstone (王二)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逻辑没问题啊,你举了两个特例来说结构光不成熟,我举例说明你这样有点以偏概全
: 从评论上看,所谓成熟技术遇到的各类奇葩毛病不少。
: 从比例上看,结构光的差评比例远小于没有结构光的差评比例
: ...................
--
修改:cokebear FROM 218.79.59.*
FROM 218.79.59.*
lds+近距离碰撞检测,仔细看我说的,不要扯什么随机游走
而且你说的参数调整,恰恰是最难的,传感器越多,融合越难,尤其牵涉到视觉识别的,这东西的难度,我是深有体会,t8 aivi和t7 pro这种可见光方案,不上深度学习,就是个joke
【 在 wangstone (王二)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又是你因循守旧了。有结构光又不是光有结构光,上面还有DTOF雷达,能够判断10CM以上有障碍物,10CM以下没有障碍物能进去的情形。窗帘太矮了不撞上去很正常,无非就是个阈值的调整。我买过的老机器里面,很多就是卡在窗帘底下出不来。
: 按照你的说法,都玩随机游走,陀螺仪好了,拖鞋放那里都能给你撞开扫掉。
: 就算关掉所有新东西,把震动水箱扔了
: ...................
--
修改:cokebear FROM 218.79.59.*
FROM 218.79.59.*
你问我t7 pro遮上一个还工作的,我来给你解释一下。t7 pro用了双目,明显就是想测
深,但基线比较小(双目之间的距离),可能想测的距离范围也不大。但显然这种测深
精度近距离是不如结构光。不过t7 pro应该是想同时结合可见光和测深,思路是没问题
,应该是想对标aivi,aivi没有测深。
所以遮掉一个摄像头,就丢弃了测深而已,只剩下识别功能而已,和单眼的aivi一样。
但可见光下的识别,这个难度太大,家里东西类别太多了,即使搞搞拖鞋,电线也够呛
。后面必须要上深度学习芯片,这个是必然。t8 power的上结构光的路线目前是对的,兼顾隐私保护,放弃识别,只测深,或者在红外深度图里做识别,但这个丢失信息太多,测深的意义更大。
总之,这条路要成熟,还很早,就像我说的,不成熟的时候,有时候起副作用
【 在 wangstone (王二)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又是你因循守旧了。有结构光又不是光有结构光,上面还有DTOF雷达,能够判断10CM以上有障碍物,10CM以下没有障碍物能进去的情形。窗帘太矮了不撞上去很正常,无非就是个阈值的调整。我买过的老机器里面,很多就是卡在窗帘底下出不来。
: 按照你的说法,都玩随机游走,陀螺仪好了,拖鞋放那里都能给你撞开扫掉。
: 就算关掉所有新东西,把震动水箱扔了
: ...................
--
修改:cokebear FROM 218.79.59.*
FROM 218.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