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对自己的需求定位不清楚,我之前想把家里台式机淘汰掉,换个笔记本,这样放在家里不占地,然后就看笔记本,从五千块看到五万块,从超薄本一路看到移动工作站,突然有一天想起我要淘汰的台式机当年也花了一大笔钱,也是想着能拿它干活儿,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拿它干过重活儿,就是简简单单的处理个文档图片这种,现在换机其实也没必要搞那么好性能,买工作站和游戏本就完全没必要了,这要不是突然想到那台老主机,估计稀里糊涂就上移动工作站了。
【 在 knann (k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的个人感受,在我什么都不了解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产品,价格可能是2000块到30000块。然后我会查一下什么品牌口碑好,大家觉得什么好,哪个销量高,基本就会定位到一个3500块钱左右的,品牌最强,用料还可以的,然后就买了。然后用一段时间,根本不会出任何问题,然后觉得有新需求了,淘汰买新的。
: 但如果我极客精神爆发,去深度了解这个产品。我会发现2000块和30000块的有天差地别,然后再找到核心配置,再找到重要配置,然后对用料考究,然后对品牌历史行为产生喜好厌恶,挑来挑去,会选出一堆6000元左右的产品(也有时候是1万多)。他们比3500元的,性能强非常多,做工好非常多,用料棒非常多,品牌不一定是第一名牌,但绝对是枪手第一多的热门品牌。花了两倍的价格买回来,心里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然后用一段时间,因为某一个需求无法满足,恋恋不舍地淘汰掉。
: 可是回想对比来看,其实还是第一种,花了更少的钱,满足了实际的需要。而第二种,多买来的东西,根本没什么实际意义,大多都是浪费。从电脑,到空调,到电视,都是这样。什么体验更好,功能更强,扩展性更高,其实根本都没用过。
: --
--
FROM 123.1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