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女记者闪婚被家暴上了热搜,每天都有类似新闻。只是对象有渣男也有渣女,有的被惨烈家暴。
图片
有的直接跳楼(苏享茂)。
图片
渣男或渣女的手段,出奇的一致,要么大打出手,要么语言暴力。
但为何这些人不选择离开呢?
这里有点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证,但还是有点不易理解。只是从字面上解释了事件的后果: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
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性、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
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还是借用投资里面的案例解释更直观。
首先。在人类的天性中,存在着“损失厌恶”心理,人们喜欢收益,但他们更加厌恶损失。损失造成的痛苦大于收益带来的快乐。比如,失去100元带来的痛苦可能是得到100元带来的快乐的两倍。从某一财富水平开始,随着损失不断增加,令人越来越心痛。随着财富的增加,你越来越不看重收益;但随着财富的减少,你会越来越看重损失。
其次。数十年前,自然学家康德拉﹒洛伦茨发现刚出壳的幼鹅会深深依赖它们第一眼看到的生物(一般是母鹅),对幼鹅起作用的因素对人类也同样适用,这就是“锚定效应”。这也解释了一见钟情以及各种“第一次”的心理学意义。
再次。为什么您会轻易卖掉盈利股,而打死也不愿意处置账户中的一堆烂股票?卖掉盈利股,投资者会在这只股票的心理账户中记下一笔成功的投资,可以享受成功投资的乐趣。而对于亏损股来说;卖掉它会在心理账户中记录一笔失败的投资,投资者体验到痛苦,感觉到这是一种耻辱。因此,人们倾向于卖掉盈利股,而保留亏损股。心理学家还给这种偏好起了一个晦涩的名字——处置效应。
最后。为什么你难以割舍亏损股?如果钱已经花了,并且无法收回,那么这些钱就是沉没成本,意思是消失的成本。“覆水难收”、“既往不咎”等成语都是经济学家建议忽略沉没成本的一些表达。但是,这些建议并不容易遵从。--沉没成本。
所以,损失厌恶、锚定效应、处置效应以及沉没成本导致人们无法直面自己做出的错误行为,更无法做出改变,慢慢被吸入无底深渊。
而投资高手或顶尖人士,却能克服这些弱点,离开危险的泥沼。
也因此才有说法,投资/成功,是反人性的!成功永远只是少数人。
--
FROM 106.38.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