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原创]记录一段美好的感情
是不是就像耽溺于毒品,耽溺于某种情绪、某种习惯,耽溺于说谎,是一种心理疾病吧?
好像很多人都有这种倾向
如果自知的话,应该避免自己进入这种局面,最终不能自拔
我时常审视自己,怕自己掉入这种陷阱,给自己设置一个开关,觉得不好,就关掉了。比如我从来不在水木上和人家乱扯。一是不和人斗嘴,避免陷入“网斗”,浪费时间;二是不和女网友过多言语往来,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他这种情况
但我不是特别清楚里面的原理是什么
你不愧是专业的,讲得很清楚
其实我自己生活也出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不在这里讲
总觉得这里的人很多不太正常。我说的是很多
【 在 lucci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呢,有开始黑化的嫌疑了,黑化伤害别人是会惹众怒的,最大的报应其实是自己
: 版面曾经讨论过pua,还有版友试图说pua本来不坏,我竭力反驳,努力澄清,最后那个版友也提到每个深陷pua游戏的人最终都很糟糕,因为最终会黑化到不可救药。我对于这种糟糕结局的判断就是会变成孤魂野鬼一样的心性,无所依从,无可相信,这是非常悲哀的,不相信别人的真情,始乱终弃,最终弃的还是自己。
: 小心你内心的黑化,讲太多假话也是黑化的开始,这是一条不归路。
--
FROM 36.112.117.*
哦,你这么说我就明白了
其实这种真实的自我和自己定义的自我之间的分裂状态,在现实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定程度存在
过去没有网络的时代,很多人被周围的人定义为“爱吹牛”,其心理的动因也是你所说的这种思维
有的人发展到编造一个虚假的自己去骗人,最后骗得自己都信了,不愿意从这个编造的自己当中走出来。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 在 lucci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耽溺于某些东西,他在这个过程中设立一个人设,然后会收到很多女性投条。有很多异性主动投条,是一个极大的激励,然后会激励他在这个人设上加码,然后又被投条激励。如果没有痛下决心,其实并不容易从这条路上撤下来。
: 只是这个过程中的女性投条,是比较虚的一种认可,他不敢做真实的交往,如此就容易被困在这个阶段,一方面有不少女性投条,可是一方面又极难进入真正的关系。最终就会困在这个不上不下的幻境里,觉得自己不错,又没办法进入真正的关系,因为要进入真正关系的时候,会有很多东西会被呈现出来,自己恐怕都难以面对。一直这样下去,最终就会陷入一个孤魂野鬼的心性里。
: 你说水木很多不正常的现象,我想有不少都是类似的,都是借助这个平台的一些互动,彼此的认可等等,把这些变成自我形象的一部分,借助这个自我形象达成让自己满意,从而避免看到真正的自己。
: ...................
--
FROM 36.112.117.*
【 在 carriebaby 的大作中提到: 】
: 觉得你的分析比较到位,他也许一开始没想那么多,慢慢地事情就那么发展了,诱惑大,不自觉地就织网把自己也困住了
: 网络社交魅力这么大,也许就是在于可以构筑自我形象来帮助自我防御吧,而要在现实中实现这些难得多
:
——你最后这一句,其实不只是网络上的问题,现实中也是一样的。在线下也会有很多人利用各种手段来拔高自己
从另外一方面考虑这个问题,我感觉现实中群体认识的偏差,也是促进某些人发展这种行为的动力
当前大家对现实的认识不太准确,造成几乎每个人都在不切实际地拔高自己,而不愿意承认那个真实的自己,这可能是当前社会普遍的一种浮躁
为什么有这种体会呢?你有没有注意到,大家在择偶的时候的标准,对对方的期待,普遍有这样一种情况——我只是要一个正常的男人啊,怎么就得不到?我只是要一个过得去的女人啊,怎么就找不到?
但实际上这个“正常”,往往并非正常,而是“优秀”
举个例子,有的男人对“正常女人”的定义是模样不难看,皮肤好,身材顺溜,不要太矮太胖,通情达理,能够自给自足,善良,健康,有正常的兴趣爱好。。。。等等
但其实用这些条件一框,剩下的人在适龄女性中已经不足十分甚至百分之一了。他所要求的,其实根本不是“正常女人”,而是“优秀女人”。那回头看看自己,能做到同龄男性中的前十分之一吗?
上面的例子换成女对男,也一样成立。重点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外形过得去,不是矮冬瓜,爱运动,有过得去的经济基础,通情达理,能尊重女性,照顾家庭,这样的男人显然已经不是“正常男人”了
当然,社会问题并不是说谎话拔高自己的借口,我只是感受到这种普遍现象
另外,在网络社区也好,真实社区也好,拔高自己的形象,隐含自己的目的来钓鱼,这确实是很猥琐的行为
但其实,就算是摆明自己的条件和目的来征友的,后期也还是有不少欺骗对方的例子
--
FROM 36.112.117.*
说来我曾经接触过一些骗子,经历很有趣的,可以写一本书了
那是一整个能够“自洽”的诡异世界,里面的人物都是戏精
可以说是现实的,也可以说是虚妄的
但现在回头觉得是一个“心理世界”
你这条路不好走啊,思索太多,苦,人容易被耗散掉
【 在 lucci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只是如果不影响生活,通常我们也不把这叫做心理疾病,但有趣的是,常常环境一转,这个弱点就影响生活了,然后大家会觉得:他病了。其实分裂一直在,就是有合适的环境才会被看到。
:
: 这也是我为什么后来想通了安心做个心理咨询师的缘故,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不太想做了,因为近墨者黑,不警醒的话就是容易出现问题。不过后来觉得,做心理咨询就是更容易在修身这条路上提供警示,既然我不打算放弃修身,做心理咨询还是合宜的,只是自己要谨慎,要构筑好的防护系统。
: ...................
--
FROM 36.112.117.*
对,那个姑娘也是非常有趣
大千世界,真是各路神仙,大显神通
【 在 lucci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甲板已经有不少被构筑了好多年的形象了,大名鼎鼎的徐老师,就是特别典型的例子。
: :
--
FROM 36.112.117.*
真想有机会听你分析一下
不过大家都挺忙......
【 在 lucci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啊,非常有趣
: :
--
FROM 36.112.117.*
原来还真是这样
有目的有方法有数据的研究,确实更强大
我这些自我总结出来的体验,花了几十年时间
还是读书少了,要多读点书
【 在 lucci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太生动啦
: 心理学界曾经有个著名的研究,就是用问卷提问
: 如果最优秀是100分,最不优秀是0分,你觉得你是多少分?
: ...................
--
FROM 36.112.117.*
没关系,大致原理是对的。我不是专业人士,知道有这回事了,我可以上网查资料
还是要谢谢你!
【 在 lucci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Hut讲的那个实验细节是对的
: 纠正一下
: 我凭印象说的,讲得不对
: ...................
--
FROM 36.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