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点猜想,抚养费女主父女就是缘分浅,一别两宽就好
女主的描述里,充满了敌视和仇恨,除了非典期间那句‘你怎么不死在北京’,其他看不出什么大问题。而那句话的时候,已经是在父女对簿公堂之后,已经反目成仇了。
【 在 ttyl 的大作中提到: 】
: 女主很多事情信息价值都挺低的,真相很难得知。但是三件事情是真的,爸爸按照法院判定养她十八年,爸爸在她上大学撂挑子,爸爸感情投入少。结局,父女嫌隙颇深。
: 我也在想为什么爸爸仅仅是按法院判的标准养她,没再有多付出,爸爸为什么对她精神层面的感情投入这么少,父女要有感情,按法律标准养肯定不行,没有感情投入也不行。想来想去,应该是她们的感情培植土壤本身很贫瘠吧,就是困难模式,她们都跟普通的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跨出困难模式跳到良性模式的毅力和认知。一点猜想:女主妈妈姥姥对女主爸爸怨念很多,难免输入了不少负面信息,女主孩童时代就敌视爸爸感情浅,爸爸一看这样,也无奈,自然心淡了,尽法律责任就好了。
--
FROM 219.239.31.*
现在的状态,当然也就只能这样了。
最关键的是,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从父女走向今天的反目成仇的,这里面父亲,母亲,长辈都做了什么,哪些是激化的因素?
从她自己的描述看,她小时候也回父亲那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走的时候亲戚也会给钱,他父亲也试图善待他,但是有隔阂,感情建立不好。最终,起诉抚养费,起诉大学费用,然后就是今天这个地步。
【 在 Dalie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人就是非逼着别人认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 所有父母都爱孩子这种扯淡观念
: 否则解释下福利院的孩子都哪里来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 ...................
--
FROM 219.239.31.*
从上下文看,大体的意思是她问他父亲你就不关心关心我吗,她父亲回答你怎么不死在那里。
这就已经完全没感情了。
【 在 SHUOT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而且只有她父亲的一句,没有前后文
: 总不会给人打电话,通了就来这么一句吧,那就是神经病了。他父亲后来也没有再没事打电话骂她看
: 她父亲不像仇恨到神经病的程度。
: ...................
--
FROM 219.239.31.*
这要是孩子,可能还好点。
成年人反目成仇,我觉得很正常。
【 在 Dali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样的父亲难道不恐怖
: 还那么多人非要洗出一个疼爱孩子被女儿辜负的父亲形象,简直诛心
--
FROM 219.239.31.*
只能这样了。
9个月就离开了,上小学了才回去。
在成长过程中又闹尽矛盾。
没感情就没感情了吧,虽然是十分遗憾的事情。
【 在 ttyl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这个不能怪女主妈妈姥姥,尽心尽力养孩子,心里有怨气正常,谁也怪不上,就是缘分浅。
--
FROM 219.239.31.*
城里不知道,俺们农村,那个年代,离婚基本跟谁就是谁的了,很难再陪伴。
【 在 adjwood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到点上了。离了以后双方能调整到正确的方式看护孩子的,那个年代少。
: 即便现在这个年代,也就一半离异不带孩子的爸爸能做到(没有大数据,只以身边人为例)定期陪伴,额外投入孩子教育的。
: 我那天还想,这是不是男人天性就不如母性的原因。但确确实实身边也有女儿奴一样的爸爸。
: ...................
--
FROM 219.239.31.*
现代人不能重蹈上一辈的覆辙啊
【 在 ttyl 的大作中提到: 】
: 农村父母哪里知道什么感情需求孩童心理,所以认识到父母的认知局限性能让自己释然很多。
: :
--
FROM 219.239.31.*
这样当然最好。
所以离异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与对方的感情创造有利条件,而不是破坏。后者不仅自私,而且愚昧。
这种观点在版上和现实生活中不在少数。
【 在 adjwood 的大作中提到: 】
: 咱们板上就有ex定期陪孩子的爸爸,不在少数,其实这样不只对孩子,对孩子孩子母亲的新感情也好。
: 养父代替不了生父,这个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养父不看孩子,作为母亲就会心疼孩子,觉得孩子可怜,在孩子教育上就把握不好分寸。而有了亲爹的陪伴,孩子母亲可以坦然面对新感情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SE 2」
--
FROM 219.239.31.*
闻者足戒
【 在 technology 的大作中提到: 】
: 离婚大多是仇恨怨念对方,双方都宽容的话可能也不至于离婚,带孩子一方的容易把怨念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报复对方,所以离婚大多数是亲子关系很难建立,越走越远。
:
--
FROM 223.1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