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看一下是还是偏执型人格倾向,还是偏执型人格障碍。
在欧美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进医保的。
人格障碍没有药,主要是心理咨询途径。
用药仅仅限于:人格障碍引起生活受挫后,导致了抑郁或者等其他并发症状,对这些继续症状进行控制治疗
基于国内心理治疗的窘迫现状,基本上医生不愿下诊断书。
只能去少数专业医院寻求帮助了。比如去精神卫生中心做SCID-2他评量表等
找一个好医生都很难。
人格患者大部分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人格问题,基本都是因为人格问题导致的社会适应不良导致的并发问题去求医,
并且咨询一次一般才一个小时,患者都是用自己的角度去描述问题。
咨询师对患者的生活并不了解,往往咨询个半年,甚至一年,咨询师才能知道患者的真实问题。
咨询师意识到了来访者的问题,让来访者接受也很困难
患者不认同,可能就中断了,或者患者的咨询只是为了寻求第三人的认同,导致咨询难以为继。
况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所以人格患者的心理咨询基本上长达三年以上,才能有一定效果。
国内更可行的方式,就是你自己去引导意识到自己与比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好比色盲,不知道自己色盲,过人行横道,看到红灯也以为是绿色,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但是他如果能意思到自己的色盲,他至少会谨慎,可以通过别的行人来判断。
患者自己能意识到了,其实就成功了一半。
否则,患者自己不愿就医或咨询,强行咨询,效果也不大,使得咨询也只是流于寻求第三人的认同。
【 在 forbea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比了症状,确实很像这个,丈母娘也是类似,敏感多疑,自我评价很高,缺乏客观评价的能力。我觉得可能有遗传和小时候家庭教育的影响
: 丈母娘也吃过两年的抗抑郁药
: 我最担心的是她们对小孩的教育,咳,觉得自己好累,有点掰不过她们
--
FROM 114.2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