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说说闪离贴中反映出来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这个问题在孝文化比较浓厚的家庭氛围里,只能尽量减少接触来减少冲突,
要想婚姻少矛盾,需要降低对配偶的期待,不要先于对方去评价对方父母的为人,尽管你看得更客观,尽量在他提起自己父母的问题后才跟着附和认同。
要吐槽他父母选择和闺蜜或别的渠道吐槽,夫妻间主动聊对方父母的问题,在孝文化氛围里只会挑起战火。
【 在 ceib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想说说呢,因为我感觉我家孩爸跟那帖子的楼主很像,问题有代表性。
: 老实说,很多人对自己的父母没有正确的认知。上大学之前基本还是崇拜和敬爱父母的,上大学之后很少一起生活,所以很多人眼中的父母是小时候自己眼中父母的印象,其实并不准确。虽然男女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我感觉男人更严重一些。女性喜欢交流,所以譬如我虽然跟我父母关系很好,但我很清楚我父母性格行为方面的缺点,所以我父母在我家时,我会尽量不让他们的缺点影响到孩爸。但是男性不喜欢交流,心思也不够细腻,他们对父母的认知偏差往往极大。
: 我家孩爸就是典型。结婚之前,他跟我说他爸是他们村人品最可靠的,谁谁家有矛盾了都找他爸话事,谁谁出门做生意需要管钱的都找他爸;说他妈是个可怜人,除了认死理没其它毛病,对家人特别有奉献精神。
: ...................
--
FROM 80.217.118.*
我觉得认知缺陷有受孝文化的影响,父母是不可质疑的,必须无条件顺从。可能从小父母传达的思想就是这样。
但孝文化的大环境下,具体各个小家庭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我家没这种氛围,孩子和父母之间是成年人和成年人的平等关系,我弟媳和我们一大家子关系都处得不错。一是她性格本来好,我父母也不干涉子女生活,觉得孩子成家了,父母就不能去插手孩子家庭的事。
我周围还有不少外嫁家庭。其中一个女的的婆婆,是那种界限不清的。儿子儿媳出门旅游,把家里钥匙给婆婆,这婆婆带自己朋友去儿子家,还把儿媳种的菜摘了送朋友。儿媳提知道了有意见,儿子就去说自己妈,这么做不对。婆婆就说自己儿子家,凭什么不能带朋友去。然后这婆婆的另一个儿子也站出来说自己妈的做法不妥,需要先征求儿子儿媳同意。要在孝文化浓的家庭里,我觉得男的多半会不加思索维护自己妈。
【 在 ceiba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只能尽量减少接触。
: 其实问题还不只在孝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认知缺陷,自以为了解父母,但实际上是错觉,就像我儿子说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一样,这是幼时形成的错觉,成人之后没有去矫正,反而自以为对父母的认识是正确的,再加上感情和孝文化的加持,自然很多家庭矛盾就归罪于另一半了。
:
--
FROM 80.2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