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聊聊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各自在讲什么呢?在讲四类人生主题。当然,从别的角度总结,估计也能得出其他合理的结论。
我主要学习和应用的心理学体系叫做“意象对话”,其核心理念叫做“信爱知行,反求诸己”。我这次只讲“信爱知行”,因为四大名著可以看作是分别在讲信爱知行。
“信爱知行”是人的四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功能。信,指人的信念、信仰、信任等。比如,一个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信念体系。比如,有的人比较能信任他人,有的人就不太能信任他人。爱,就是大家平时所说的爱,指人与他人、与世界建立紧密的心理联系的行为或心理活动。知,指广义的认知。科学家搞研究是认知;人们做调查、进行思考,是认知;接收感官刺激是认知;体验人生也是这里说的广义的认知。行,指行动,人的一切好的想法、心理品质,最终都需要在现实中行动去兑现。不同的人的行动力是不同的,知行合一是最优秀的知和行。
意象对话还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一个“基本心愿”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如果我们能直接去追求、去实现基本心愿,我们会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活力。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这辈子没白活。否则,就会觉得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人生百无聊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会很遗憾自己这辈子没过好。
再来看四大名著。
相对来说,我对《西游记》的了解最多,通读过原著,看过关于西游记的解读《西游记中的未解之谜》。我认为《西游记》讲的是“信”。取经团队被灭了至少9波儿(被沙僧吃了好几个取经人)。唐僧这波儿,历时14年,经历了无数的内忧外患,团队几次经历散伙儿的考验,最后时刻还几乎功败垂成(经书掉进通天河)。最后能取得成功,靠的就是整个团队的坚定信念。为什么能有如此的信念?
唐僧是因为放弃的代价实在太大。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被吃了10次,每次都是在大约14岁时被蒸着吃了,被蒸着吃时还要保持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所以唐僧才会胆小,脾气也坏,动辄就要折磨悟空)——这么惨的事都经历过了,剩下取经这点儿苦又算什么呢?
沙僧和小白龙是急切地想脱离苦海。他俩不取经的话,每天都要遭受残酷的刑罚——小白龙每天要被吊打300下,沙僧每天早中晚要被万箭穿心,脸都变紫了。所以,他俩从来没有过要散伙儿的想法。
悟空,一方面是有野心吧,另一方面也跟要活命有关。天庭派查清悟空闹天宫的背后指使者是如来之后,就开始对悟空下杀手了。如来及时出现,用五指山和灵符把他保护起来。于是天庭派天蓬下来,打算用钉耙在悟空头上耙出9个窟窿。如来又及时识破,提前派人每天喂悟空铜水铁丸,悟空变成铜头铁脑,就不怕八戒了。
八戒的信念是最差的,所以几次要闹散伙儿。八戒没能完成任务,但自己没有什么过错,虽然回不去天庭了,但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惩罚。他取经的动力,也就是混个吃饭方便。
《红楼梦》的主题是爱,不必多讲了。
《三国演义》的主题是知。三国主体就是在讲各种谋略,所以主题是知,也无需多解释。
《水浒传》的主题是行。水浒的第一主角是宋江。宋江很像帮助朱棣造反的道衍和尚(《明朝那些事儿》里说他是为了造反而造反,为了造反而生),他也是为了造反而造反。宋江的绰号是“及时雨”。为啥是“及时雨”呢?我的理解是,行动力极强的人给人带来的感受就是及时雨的感觉——有什么想法立马就行动、很快就兑现。
最后点评下常来本版的人——我估计,其中大多数的基本心愿是爱。
--
FROM 183.92.251.*
“痛斥”二字毁了你所有的努力。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把意识和潜意识尝试联结,潜意识会告诉你需要啥
: 怎么做联结?慢方式可以冥想,快方式就是对自己深度剖析,破除自我防御,承认和接受自己的卑鄙龌龊自私和臭不要脸,时刻自我觉察和痛斥,鲜少自我肯定和鼓励。但很多人对自己下刀子是抗拒的,所以后者虽然效果不错,却不见得能操作,有可能钻在我很糟糕的牛角里出不来了,有风险
: 说白了,所有的方式,其实都是对自欺欺人做斩断就行
--
FROM 61.180.37.*
红花要有绿叶配,重点是红花,而不是绿叶。
还有些红花是藏在绿叶后面的,需要去发现。
【 在 alexsmile86 的大作中提到: 】
: 红楼不只是爱,红楼太深了,宦海,市井,荣辱,得失,人情,亲情,爱情,性与淫乱,报应等等,就是百科全书
--
FROM 61.18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