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感情不够,怎么有胆再婚
你为什么会和一个三观如此不同的人结婚呢?
对于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在婚姻自由的背景下,你做出决定的依据绝对不会是一些偶然因素,必定会是一些必然因素。
什么因素?
你的需求。
所以,你选择跟这个人结婚,这件事反映出了你的某些内在需求。
进一步推理。你选择跟一个与你三观不合的人结婚,这说明你的上述内在需求与你的三观不合。
什么叫做相由心生?什么叫做心理投射?
你与你老婆之间的矛盾,本质上就是你的内心冲突——内在需求与三观之间的矛盾——在现实婚姻中的投射。
【 在 Jimmy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好的感情基础当然是必须的,但是维持婚姻走下去的不只是感情基础,三观很重要,三观是难以消弭的鸿沟。
:
--
FROM 1.181.146.*
重点不是对与错,而是“真相是什么?”,“你的想法距离真相有多远?”
比如,你认为离婚了就表明当初选错了人。
真相是什么?真相是,你有什么样的深层需求而不自知,你有什么样的心结而不自知,你就会完全被这些需求和心结所左右,做出相应的决定和行动。这包括——你会选择与什么特点的人结婚,结婚后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对方互动、以什么样的方式经营你的婚姻,而这些最终决定了你婚姻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
你的想法是什么?你的想法是——选错了人会导致婚姻不幸福,错得严重会导致离婚。
问题来了,什么是对,什么又是错了呢?
没有客观标准。你只能自己制造一个标准。
你会制造什么样的标准呢?这是由你未意识到的内心深层需求、你的心结决定的。
补充一下,内心的需求与三观不合,这是事实,是现象,是真相,没有对与错。
【 在 Jimmy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说的有些道理。
: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所有要离婚的人都是自己选错了,就是内心需求和三观不一样。没有对方的问题,都是自己眼光的问题?
: :你为什么会和一个三观如此不同的人结婚呢?:对于婚姻这样的人生大事,在婚姻自由的背景下,你做出决定的依据绝对不会是一些偶然
: ...................
--
修改:laul FROM 1.181.146.*
FROM 1.181.146.*
你判断对错的标准是什么?你为什么要使用这样的标准,而不是其他标准?你使用这样的标准想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使用这样的标准,你是否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按这样的标准达成的目标,是否会与其他目标产生冲突?是否还有更好的标准、更好的方式达成目标?
【 在 Jimmy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说的很有道理。
: 可能不了解自己直接深层次的需求,所以导致选择出现了问题。人是会成长的,也会对自己和他人有更深刻的认识。
: 凡事还是有对错的。在家庭里面,还是有对错的。这不是固执,也不是情商不高,有些人就是觉得没有对错,才肆无忌惮,不思悔改。
: ...................
--
FROM 1.181.144.*
为了能以你的方式孝顺父母,你要不惜付出与妻子离婚的代价,这是你内心所做出的决定吗?
【 在 Jimmy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基本规则就是尊重父母,不能只利用父母,不管父母死活。
:
--
FROM 180.101.52.*
你跟你父母交流过做这个决定的过程了吗?他们什么反应?
你以你的方式孝顺了你父母,你心安理得了;你跟你老婆闹得势如水火,你孩子该孝顺你还是该孝顺你老婆?
【 在 Jimmy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的。这就是内心做的决定。
: 只是有很多现实的考虑。
:
--
FROM 180.101.81.*
前面的推理都是基于你个人的“普世价值”、决定、行为和结果做出的,适用于你,不见得就适用于其他人。
前面我提了不少问题,有很多你没有回答。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同,做决定的依据、行为方式就会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推理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 在 Jimmy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了父母和孩子,那么大家都不离婚了?
: :你跟你父母交流过做这个决定的过程了吗?他们什么反应?:你以你的方式孝顺了你父母,你心安理得了;你跟你老婆闹得势如水火,你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80.101.52.*
这个世界是多样的,基本不存在普世价值。你觉得孝顺在中国是普世价值,真实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种不同的孝顺,有一百种不同的尊重。
看来,你很害怕别人会越过你的底线。在亲密关系中,会不会是你把底线推得太靠前,导致对方无法接近你,才试图要越过你的底线呢?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对方越过了你的底线,会对你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呢?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是否遭遇过被人侵犯底线的事件?
【 在 Jimmy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有具体回答,因为不想暴露过多信息。
: 有些“普世价值”不适用于其他人,那就不能叫普世价值。争论这个没有意义。
: 有些价值得坚持,因为不坚持,别人就会不尊重你的价值,就会逾越你的底线。
: ...................
--
FROM 180.101.52.*
“原生家庭”就是没有心理咨询能力的所谓“老师”贴出来的一个标签,误导了一众不明就里的人们。
“原生家庭”是过去式,是历史事实,是不可改变的。而解决问题寻求的是改变。如果把重心放在了“原生家庭”上,改变就永远不会发生。
真正的重心是创伤,或者说是过去没能跨越的那些心理上的坎儿。这些坎儿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被填平,导致我们的一些重要的心理能量一直停留在过去、执着于过去,希望能实现过去的某些未被满足的愿望。看清过去,可以让我们领悟到,有些愿望是不切实际的,有些愿望实际上已经实现了,有些愿望当时未能实现是因为年纪太小、没有能力去实现,现在自己成年了、有能力了,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实现了。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放下过去,认清和接受现实。认清现实,才能以更合理、有效的方式处理和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 在 Jimmy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长过程、原生家庭等等,这些都不是原罪。
: 成年人不能把问题都归结与过去,多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怎么为人做事。
:
--
FROM 180.101.81.*
在家庭关系中,心灵之间的相互碰撞、激烈冲突不可避免,各方如何相互沟通、自我调整才是实现和谐、幸福家庭的关键。
在妻子与公婆的矛盾中,丈夫应当发挥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基本前提是,要深入到各方的内心世界中,看清楚冲突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
比如你的两个孩子发生了冲突,大的把小的打了,你要怎么做?有的家长没有精力教育孩子,简单以“大的要让着小的”为由,就直接批评或打骂大的了事。好的做法当然是先放下成见,问清事情的经过和原委,然后帮助和教导孩子如何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
在你讲的这个事件中,要想发挥你的沟通协调作用,首先你必须暂时放下“妻子错了”这个成见。否则,妻子不可能与你真诚沟通。即使沟通了,你也会立马给她的话贴上“都是借口”的标签。最后,你无法找到事情发生的真正过程和原委,也就无法以恰当的方式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冲突只会越积越多。
然后是与父母、妻子沟通。妻子先动怒,可以先与妻子沟通。怎么沟通?我就简单虚构一个沟通过程来说明吧。实际的情况则可能比这复杂得多。
夫:这件事你怎么看?
妻:我能怎么看?
夫:我知道你很生气。
妻:我敢吗?
夫:你生气的点是什么?这样我才能知道我可以做些什么,来减少以后出现类似情况的可能性。
妻:(沉默)
夫:我爸妈的话会不会让你有种感觉,就是他们没有把你当成年人看待,而是当一个孩子看待?
妻:为什么这么说?
夫:粽子放久了会凉,这事儿是个人就知道,你又不是三岁小孩,不需要别人来提醒。提醒了反而会让你有种被当小孩子看的感觉。
妻:你想多了,我当然知道他们是善意的。我当时就是单纯的心情不好,想发泄又没处发,他们刚好撞枪口了。真的不怪他们。
夫:为啥心情不好?跟我说说?
妻:都是工作上的事儿……吧啦吧啦
……
夫:我明白了。有空我跟爸妈沟通一下。
妻:沟通啥呀?你不拱火儿已经不错了。
夫:好吧。以后你遇到这种生气的事儿就都跟我说说。心里没那么多情绪了,说话做事自然就能平和很多。
妻:我怕把你也说郁闷了。
夫:没事儿,我抵抗力强。
……
【 在 Jimmyw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长过程、原生家庭等等,这些都不是原罪。
: 成年人不能把问题都归结与过去,多从自身出发,多问问自己怎么为人做事。
:
--
FROM 180.101.81.*